附录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3/3)
作品:《读书毁了我》有丝毫的改变。
抽象意义上的“书”永远会存在的,就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阅读”都会永远存在一样,至于“阅读”的客体是什么,内容靠什么载体来呈现当然是可以改变的。光盘主要承载的是新出现的内容,大量过去的内容仍会主要栖息在传统的书页中,就像大量的羊皮卷手稿并不能也不必被光盘及更新的信息存储介质取代一样。记住,光盘及更新的信息存储介质不是“取代”过去,而是代表着从今以后信息的新的生命存在形式。红极一时的《哈利·波特》为什么不以光盘或其他更新的信息存储介质的形式出现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这同时不也是一种安慰吗?当然也许有一天连我们脑海中的“图书馆”也将脱胎换骨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世间?
主持人:数字化阅读的出现为人类上千年的纸质图书的阅读经历带来了新的体验,使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宽广。过去要查一幅图或一段文字要跑遍图书馆,而现在要获取一条信息,只要鼠标一点便翩然而至,这些好处大家都能体验得到,不过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那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又失掉了什么呢?
王强:第一,再也没有像以前体验的那种绵延的历史感了。扑面而来的都是实时的信息。大脑的漂泊开始了。第二,由于速度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人们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耐心。可口可乐总裁曾经说过一句话,他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哪里还有人不喝可口可乐?可为什么可口可乐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人不知道的产品,每天还要花大量的金钱来做广告呢?设想如果可口可乐在中国人的视线中消失一周,也许从此就失去了它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市场。在世界上失去一秒钟就有可能意味着失去它百年积累起来的全部。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第三,由于宽容,导致了对所谓传统经典的怀疑和不信服。从前所有主体的体验和经验都是靠世世代代公认的优秀的精神食粮来传承的,而现在知识不再是官方的、集权的、集体的,而是民间的、民主的、个人的,这对传统的、权威性的东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第四,恰恰由于这个时代驶离过去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自然地产生了本能的回望和恋旧。现在老照片、老档案、老书籍畅销;许多图书印成线装书销售反而销得很好。这说明传统的东西,越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反而越会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温馨的期待和宁静的抚慰。第五,我们对未来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对于未来我们没有安全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在得与失之间怎么样才能找到平衡?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尽管有这么多缺失或遗憾,但以速度、兴趣、个性化为基本特色的数字化阅读仍然为人们所向往和钟情,并必将为人们所接受和习惯,成为人类生存现实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时代的脚步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专访,主持人为王珊珊。>
本章已完成! 读书毁了我 最新章节附录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