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5/6)
作品:《大宋那些年》属之嫌。>
这一轮交锋,王钦若完败!但这只是寇王交锋的开始。从此,王钦若对这个寇老西是恨之入骨。>
这小子也算是有福之人,在大将孙全照一应将领的拼死力战下,大名府侥幸得保不失。王钦若不但没死,还立了大功。>
真宗很高兴,辽军刚一撤兵,他就急着把王钦若调回京师。满打满算,王钦若待在大名府的时间没超过三个月。>
王钦若知道自己斗不过寇凖,主动请求降级,辞去副宰相不干了。真宗给他安排了一个资政殿学士。>
寇凖也不客气,有意将资政殿学士职务的等级定在翰林学士下面,也就是说,王钦若的级别还不如一个新科状元。这让王钦若感到了莫大的屈辱,寇王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
做了资政殿学士,真宗派王钦若与杨亿等人主修《册府元龟》一书。>
在修纂《册府元龟》过程中,每修辑一部分,都要向皇上汇报,请皇上御批。如果得到真宗的褒奖称赞,王钦若就把自己的名字列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如果出了纰漏,要被谴问,王钦若就私底下贿赂书吏,让他说是杨亿等人干的,与王钦若无关,以此推卸责任。>
毋宾古、杨亿这些人,都是风骨铮铮之君子。不屑与王钦若这类奸邪小人,争个是非曲直,更不会向皇上揭露王钦若如此为人不齿的行径。>
修纂《册府元龟》,要经常向皇上做汇报,王钦若就借着真宗高兴的时候,向皇上诉苦,说自己职低位卑,担不起这么重要的编纂工程。>
真宗一听就知道咋回事了,孩子闹了要哄,大臣有情绪也要时常给个蜜枣,这就是当皇帝的乐趣。当即传令,给王钦若的职位前加个“大”字,为资政殿大学士,等级在翰林学士之上。>
◆从天堂滑落凡尘>
忠臣和奸臣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皇帝的方式。>
朝堂之上,忠臣一般都是忠言逆耳,维护和伸张正义,经常会得罪皇帝。奸臣都是圆滑世故,口蜜腹剑,净会捡一些甜言蜜语说出来,把皇上哄得团团转,让皇上开心。>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皇帝也是人,概莫例外。>
从历史上看,忠臣是永远斗不过奸臣的。为保家卫国,忠臣良将经常被奸臣陷害,小则罢官,大到被千刀万剐的都有。比如明朝铁血将军、抗清英雄、兵部尚书袁崇焕,被判凌迟,整整剐了三千五百四十三刀。>
史载,当袁崇焕的肉被割下来,观看的百姓争相购买,老百姓把买回来的肉就着烧酒吃到肚子里,边吃还边骂:“大汉奸!卖国贼!活该千刀万剐!”>
看到百姓们对奸臣的痛恨之情,袁崇焕觉得大明还有救,他毫无怨言。将死之时,依然心系辽东,那里有他一生未尽的事业。行刑前,他留下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忠臣都是被奸臣成就的。>
澶渊结盟之后,宋辽两国尽释前嫌,友好共处。北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战事的日子,真宗感到无比的轻松。对大功臣寇凖,真宗自然会高看一眼。每次下朝,真宗都是目送寇凖走出殿外。>
真宗对寇凖的厚爱,自然会激起王钦若的羡慕嫉妒恨。>
一次,王钦若陪真宗下棋。王钦若借题发挥,说起寇凖:“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社稷功劳吗?”>
真宗点头道:“对啊,寇凖对社稷有大功,大事小情,有宰相在,朕轻松了不少。”>
王钦若哼了一声,道:“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认为寇凖有社稷之功,何也?”>
帝愕然,道:“什么情况?”>
王钦若道:“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城下之盟,《春秋》认为这是耻辱。澶渊的举动,也是城下的盟约。有几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换取城下之盟,还有什么比它更让人觉得羞耻的!>
真宗听后脸色大变,甚为不悦。史载,“帝愀然为之不悦。”>
王钦若接着又道:“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输钱快要完了,就会将所有的赌本都押上,倾其所有赌最后一把,叫作孤注一掷。澶渊之战,陛下就是寇凖孤注一掷的赌物。他把皇上您作为赌本押上了,这也是把大宋所有的‘本钱’都押上了,丝毫不顾及皇上的安危!”>
真宗听完王钦若的一番话,心中十分气愤,觉得自己被寇凖利用了。下棋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挥袖回宫。王钦若起身施礼,恭送真宗离开,心里面却早已乐开了花。>
王钦若巧舌如簧,一席话说恼了赵官家。打这之后,真宗开始冷落寇凖。不久(景德三年二月)便撤了寇凖的宰相之职,降为刑部尚书、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知州。任用左承、参知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那些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网址:https://www.555d.org/363_36350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