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澶渊之盟(3/8)
作品:《大宋那些年》心!”>
“北门那边,大人费心了……!”孙全照边说边大步跨出衙署,跨上闪电白龙驹,急急奔向北门。点齐兵将,出南门,迅速向狄相庙赶去。>
狄相庙,庙里供奉的是唐朝宰相狄仁杰。狄仁杰是山西人,孙全照是河北人,孙全照暗中祷告,“狄大人,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如今大敌当前,希望你能暗中庇佑。”>
天雄兵此时身陷重围,被辽军伏兵团团围住冲杀,本以为生还无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全照的救兵到了。>
孙全照挥舞长枪,一马当先,冲入辽军阵营,所部将士紧随其后,天雄救兵如同一把利刃,瞬间豁开了敌人的阵营。>
辽军的北面队形一乱,围在里面的宋军知道救兵到了,顿时来了精神。两路天雄兵,拼死力战,一个往外杀,一个往里冲,辽军的嚣张气焰瞬间被击垮。>
两路宋军生死相逢,又一同携手杀出重围。当孙全照带着这些被困的天雄兵成功返回大名府后,数数生还者,只有十之三四,自己所率将士也损失惨重。>
王钦若见孙全照带兵成功归来,禁不住合掌向空,直念阿弥陀佛。孙全照又告知王钦若,立即传令下去,紧闭城门,严防死守,自己这才安心洗漱用餐。>
在孙全照一应将领的努力下,大名府侥幸得保不失。>
而临近的德清军就没这么幸运了,就在辽军在狄相庙包围天雄军之时,攻打德清军的萧观音奴率军轻松攻破德清城。>
◆德清军失陷>
德清军,在天雄军南一百里,是拱卫澶州(今河南濮阳)的最后屏障,而澶州,又是拱卫都城开封的最后屏障。>
十一月二十日,辽军蜂拥而至,一举攻破德清城。>
城内宋军与辽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德清军知军张旦与其儿子张利涉率众奋击,相继战死。>
虎翼都虞侯胡福在血战中浑身多处被辽军砍伤,手下人全部战死,他独自一人依然持剑与辽军鏖战,手刃数十人,力竭而亡。《宋史》载:“虎翼都虞候胡福戍军城,率兵力战,金创遍体,犹奋剑转斗,矢无虚发,麾下已尽,独挺刃杀数十人。”>
虎翼军副指挥使尚祚,手持大锤,杀入敌阵,斩杀百余人,终因寡不敌众,与指挥使张睿、刘福、都头辅能等四人,一同战死疆场。>
德清军寡不敌众,城内的主要官员和十四名将领全部战死殉国。“真宗嘉叹其忠勇,”派人遍访诸将和官员遗骸,只找到胡福的尸首,命其子厚葬之。>
战前,为了让河北百姓少受损失,真宗曾给各州郡发下诏令:“州县坚壁,乡村入保,金币自随;谷不可徙,随在瘗藏,寇至勿战。”>
真宗要求各个州县,执行坚壁清野号令,把消息散发到了河北诸州郡,通知到乡村家家户户。百姓们可以进到城中自保,金银细软带在身上,谷物不能转移的,全部找地方埋起来,辽军来了之后,不要与之发生战事。>
乡村的百姓全部入城,这显然是保护百姓最好的措施。然而德清军城破,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被辽人杀死,这又是真宗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辽军攻克德清,两日后,萧挞凛、萧观音奴,簇拥着萧太后和辽圣宗,进抵澶州城之北。>
大宋朝自立国以来,还从来没被辽军欺负到这个份上,被人家直接戳到了肺管子。澶州若破,开封将无险可守。>
辽军一到澶州城外,立即对澶州实施东北西三面包围。>
景德元年(1004)十一月二十日,宋真宗领军御驾亲征,雍王赵元份留守开封,朝中文武一同随军出征。>
大宋战神、同平章事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领军在东;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石保吉(石守信之子)为驾前西面排阵使,列阵在西,其余将帅簇拥着真宗前行。>
司天监进言道:“太阳被光晕所环抱,黄气充塞,主敌人不战而退。”>
真宗这边刚出发,就收到德清军失守的消息。真宗心中一震,立即传令李继隆和石保吉,率军先行前往澶州,无论如何也要守住澶州城。同时下诏,河北主帅王超率十万大军,立即从定州赶赴澶州行在。>
◆王继忠上书请和>
十一月二十三日,真宗车驾停留在韦城县。>
二十四日,天气酷寒,哈气成霜,滴水成冰,左右近臣向真宗进献貂帽和毛皮大衣,真宗推辞道:“臣下皆苦寒,朕安用此?”>
在评书版《杨家将》中,杨四郎被大辽国萧太后召为驸马。《四郎探母》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元杂剧。>
虽然在现实的世界里,杨家兄弟没有人被招为驸马,但是在同一时期,大宋确实有一位高官,入赘辽国。这个人就是真宗曾经的侍卫、大宋原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王继忠。>
康村之战,王继忠被辽军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那些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四章 澶渊之盟,网址:https://www.555d.org/363_36350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