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篇关于黄金和货币体系的东东(2/6)

作品:《迷失在星空

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编辑]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编辑]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编辑]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编辑]

复归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金融危机后,对于目前美元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质疑空前升温。当今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以美元来计价的,而美国现在采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导致美元贬值。一些有名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专家将资金从政府债券中抽离,转投到黄金市场;以为“未来的严重通胀将几乎不可避免的导致政府债券崩溃,符合逻辑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于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以及围绕国际货币问题的各种阴谋论的抬头,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关注。有些学者提出世界货币格局应返金本位制(goldstandard),提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典型的设想是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联盟,来一致确定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

支持者认为复归金本位制有一系列优越性。一是金本位货币自身具有“刚性”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不仅容易贬值,而且可能导致虚拟金融财富无节制膨胀;二是发达国家难以通过发行纸币来进行国际剥削,因此比较公正;三是各国货币不再有汇率的困扰,不存在汇率操纵和套汇牟利的可能,国际投资和贸易体系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黄金与经济自由》(goldandeconomicfreedom)一文中写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信用额由这个国家的有形资产规模来决定;没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价值储存载体,政府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沉溺于疯狂的信贷创造。赤字开支纯粹就是一种将社会财富充公的阴谋;而金本位制度会严格约束这种赤字开支,起到保护大众财产权的作用。

尽管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后逐渐离弃了支持金本位的观点,但现在不少人回头称赞格老确实有先见之明。

其实,历史和现实显示,回归金本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真要实行,可能成为一场荒诞的闹剧,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古代有过金属货币的金本位制;这里讲的是指纸币作为兑换凭证或代用券时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迷失在星空 最新章节推荐一篇关于黄金和货币体系的东东,网址:https://www.555d.org/307_307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