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2/3)

作品:《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展开阐述,这里只给出两点思路,第一个着眼点是标准,第二个着眼点是能力。

比如:人生的各种标准如果向外寻找就容易发生较长期的掌控感缺失,这方面,王阳明的心学提倡一切客观标准向自己的内心寻找。

所以这一个心理学概念——掌控感,也就是继而介绍了掌控感失控的一种典型的行为反应:逃离。

掌控感降低时,依据掌控感缺失程度会引起两种典型的情绪反应:愤怒和恐惧。

然后就是第二个——舒适区。

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环境被掌控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位于舒适区;相反,当环境脱离掌控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位于不舒适区,这种情况严重时也被称为恐惧区。

在舒适区和恐惧区之间的弱度不舒适区也称学习区,这种称呼主要因为,当一个人学习时需要走出舒适区。

人一生中的前半段以学习技能和适应社会为主,这时候他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学习区,当他找到固定的舒适区并且不愿意再走出时,意味着他拒绝学习。绝大部分人会在30-40岁左右处于这种状态,直至生命结束。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拒绝学习,难以适应社会改变,对新事物不愿接触也无法理解,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关系。

在人们位于舒适区时,大脑以极低能量维持运转。走出舒适区,随着掌控感失控程度升高大脑的功耗急剧升高。

例如刚刚学会开车的司机开车1小时会觉得大脑非常疲惫,老司机开再长时间也只会觉得身体疲惫。学习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和大脑由不熟练到熟练,由高能量消耗到低能量消耗。

最后第三个心理学概念:自我承诺。

自我承诺就是人们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或者认为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人们与自己达成的各种协议,这些协议可能是在意识层面,更多的是在潜意识层面。例如最近你准备给自己买一个手机,这就达成了一个自我承诺,直到你买回新手机为止,这个承诺会一直在你的脑海之中发酵。

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往往都是自我承诺太多的人,他们认为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他们的“责任”。

他们不断地从周边环境中找到属于他们的“责任”,然后向自己承诺完成这些责任。

比如,一个新上任的领导,看到下属的凌乱的桌面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比如,年轻的女孩把瘦当成客观标准,许诺自己必须100斤以下;比如,一个司机提醒自己下个月要去验车。

需要注意的是,承诺没有好的承诺、坏的承诺。

虽然多半连你自己也尚未认识到,无意间你已经与自己达成了许多项协议。

而每一项协议,无论大小,都时时刻刻地被你自身中的无意识紧密地追随着。这些就是“未完成的事情”或者“悬而未决的问题”。

它们可能是大到像“根除世界上的饥饿问题”这样的重大事务,也可能是“雇佣一个新助手”之类的一般性事件,或“更换电子削笔刀”一类的琐碎小事。

人类在远古时候,必须时刻关注存在多个危险源的外部环境,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

长期进化导致人类大脑能够也必须同时处理多个事物。大脑进化出两种模式来分别处理不同类型事物,这方面诺贝尔奖得主卡曼尼的《思考,快与慢》作出了精彩的论述。

简言之,大脑比作电脑的话,它具备多进程处理的机制。我们与自己达成的每一个协议,都会被大脑建立一个新的线程监控起来,如果我们与自己达成的协议太多,大脑就不得不用大量的内存和cu资源承载这些协议和承诺。

高负载运行的大脑会降低应用在主要任务上的资源,导致主要任务执行效率低下。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记忆力下降,感到工作紧张、焦虑、易怒。

现在,大部分内心很有可能已经承担了比你自己所意识到的还多得多的工作。

想想看,有多少微乎其微的事情你必须去改变和完成。

比如,你需要以某种方式回复电子邮箱、语言信箱以及工作中的新信息;你知道有无数的工程项目将会被划分到你的责任范围内;你还需要确定某些目标和方向,经营自己的事业,在总体上平衡自己的生活。如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最新章节第两百九十一章,网址:https://www.555d.org/220_22061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