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2/4)

作品:《三国

生,保住了性命。

混战之中,始终不慌不乱跟随着他的,只有马岱率领的一支精兵。

魏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对马岱的无礼羞辱,此时他只能来找马岱商议今后的进路:“事已至此,如何是好我等不如投降曹睿,逃到魏国去吧。”

“将军切不可说丧气话。孔明死后,东西两川之人均视将军为唯一可承担蜀中大任者。将军若无这等自信,也不会将那栈道烧毁了吧”

“实不相瞒,我也早有此雄心。”

“那为何将军现在又要改变初衷即便眼下兵马不多,至少还有我马岱跟随左右”

“你愿与我共进退”

“马岱定与将军在同一杆战旗下出生入死,断然不会撇下将军。”

“太好了既然有你鼎力相助,我们就一同去攻南郑吧。”

魏延于是重整兵马,又与马岱向南郑急进。

再说杨仪、姜维在南谷痛击魏延之后,已经率先抵达南郑城内。他们安顿好孔明灵车,一俟殿后军马进城,便一同商议抵御魏延的对策。

“魏延正向南郑猛攻过来。他的人马虽然不多,却是蜀中最为彪悍的一支精锐。加之还有马岱为其助阵,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听完姜维的告诫,杨仪心中忽然一亮,他想起了孔明临终前交给自己的锦囊,那锦囊里面有应对魏延反叛的计策。

杨仪打开锦囊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封密笺,封面上孔明亲笔写着:“魏延反叛之后,对其讨伐之时,方可拆此密笺。”

杨仪、姜维遂按照孔明密笺中所授计策,立即改变作战计划,重新打开原已紧紧关上的城门,姜维身披银铠,脚蹬金鞍,横枪跃马,率领两千亲兵,雄赳赳地唱着战歌开出城来。

魏延远远望见姜维阵势,也令人擂动战鼓,摆开进攻阵势,向前逼近。他身着朱铠绿带,手提龙牙刀,骑着一匹漆黑骏马走在阵前。

以往一同对外作战时,魏延并不显得如何出众,如今成了与自己人对垒的敌方,看上去却格外彪悍勇猛。姜维深知今日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一边心中祈祷孔明在天之灵保佑,一边指着魏延喝道:“丞相尸骨未寒,你便阴谋叛乱。蜀国岂容得你这等逆贼你此番前来,想必是痛悔平日作恶多端,要将自己的脑袋祭在丞相灵前吧。”

“笑话”魏延鄙夷地啐了一口,“姜维你先将杨仪交出来,待我将他收拾了,再来与你理论。”

魏延话刚说完,杨仪立刻从蜀军后阵中策马走到阵前来。

“魏延你口气倒是不小,但做人须知不能自不量力,若以为自己的斗瓶也能装得百斛之水,岂非天大的傻瓜”

“杨仪匹夫听着我取你首级,易如探囊取物。还不过来受死”

“休得如此嚣张你已死到临头了如若不信,可敢问问苍天:有谁杀得了我”

“什么”

“你若敢连呼三声:有谁杀得了我我便将整个汉中拱手相让。如何我谅你也无那个胆量。”

“住口若是孔明在日,我尚且惧他三分;现今他早已死去,天下之人谁敢敌我休道连呼三声,就是连呼三万声,亦有何难”

魏延在马上挺起胸膛,仰天大声叫道:“有谁杀得了我有谁杀得了我敢杀我的就出来”

第三声“有谁杀得了我”尚未喊出口,便听其背后有人大喝一声:“有眼不识泰山杀你之人便在此处”

“啊”

魏延惊得正待回头,忽地一道寒光闪过,他尚未来得及躲避,项上人头便随着血沫飞了出去。

“哇”

对峙的双方人马一阵骚动,马岱早已倒提着血淋淋的大刀,策马来到杨仪、姜维面前致意,原来他斩魏延乃是遵照孔明生前所授秘策行事。

魏延的部下本无谋反之意,自然也随马岱一同回归蜀营。

众将护卫着孔明灵车,安然返抵成都。蜀中此时已经入冬,蜀宫之上悲云低垂欲泪,成都城中寒风萧瑟似泣。后主亲率文武百官,一律身着丧服,出城二十里迎接孔明灵柩。

蜀廷的丧仪与民间的吊丧极为隆重,依照孔明的遗言,其遗骸安葬于汉中定军山。墓冢占地不多,遗体入殓石棺时,也仅着一身当季冬装。以当时的习俗惯例而言,已属极为俭朴。

“身死不忘守汉中,毅魄千载定中原。”想来,这必定是孔明的遗志。

后主赐孔明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因其生前常于军中抚琴,庙中特置一架石雕古琴,一直传至今日。据说那古琴仍可发出清越音韵,每当闻此琴声,人们或许会想起当年茫茫沙场上的干戈剑戟,想起千军万马中那位清心儒雅的诸葛丞相。

渺渺一千七百余年转瞬即逝,历史留给今人的,又岂止是定军山上那架石雕古琴有道是“松无古今色”,当我们超脱世俗的爱恨情仇,回眸古往今来的朝代更替时,便不难发现,世间的一切盛衰兴亡均在天道的无限轮回之中。

诸葛菜

三国鼎立的大势,虽说是中国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 最新章节第189节,网址:https://www.555d.org/164_16464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