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1/4)

作品:《三国

出阵,岂有不交手就逃命的道理”

司马懿不敢回头,只顾右手不停地扬鞭催马,从互相推挤踩踏的魏军乱兵中飞马逃窜。他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俯身在马背上,眼前形同一团漆黑,只有心中还在不停地祈求苍天保佑。

他马不停蹄地拼命奔逃,却总感到背后有人紧紧追赶。一直逃了五十余里,只跑得胯下那匹名驹口吐白沫、步履蹒跚,无论司马懿如何鞭笞,也只是原地打转,再也不向前行了。

“大都督,不必惊慌,我们跑了如此之远,蜀军想必不会来追了。”

司马懿惊魂未定,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方知追上来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部下夏侯霸、夏侯威两兄弟。

“噢,原来是你们啊”

司马懿这才出了一口大气,老眼被汗水模糊得眼前犹如一团云雾,脸上许久看不到一点血色。

连堂堂三军统帅都被吓得魂不守舍、方寸大乱,所属将士如何狼狈自不待言,魏军此番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夏侯霸兄弟率先回过神来,对司马懿进言道:“蜀军与我军交战之后,似已快速退走,现在不如整顿人马,再去跟踪追击。”

然而,司马懿亲眼见到孔明并未死去,早已没有了交手的胆量,他无意再去追击,终于向全军发出撤兵命令,自己也选取一条近路,垂头丧气地返回渭水大营去了。

溃散的魏军将士陆续回营,也有逃难的百姓三三两两来到魏军阵门前,听了多人眼见亲历的情况,司马懿终于搞清了蜀军异动的情形。

原来,蜀国大军早已于一日之前离开五丈原,只有姜维一支人马留在不远处承担殿后任务。据目击蜀军撤离的百姓说:“那天蜀国大军从傍晚开始向西面的山谷集结,蜀兵列队打着白色吊旗与黑色丧旗,推着一辆灵车,悲切的哭声一直到天明都未间断过。”

甚至还有逃难的百姓说:“四轮车上坐着的虽然像是孔明,但那车子围着青纱,远远望去,总觉得那孔明像是个不会动的木头人。”

司马懿至此方才恍然大悟,孔明确实真的已经死去。他悔恨不已,立即又兴师动众急去追赶,但蜀军早已走远,茫茫旷野上只有一道云彩还留在原处。

追到赤岸坡,司马懿只得决定放弃追击。

“如今再追也为时已晚,不如且回长安,好好休整一番。”

他率领全军转身踏上归途,路上频频看到孔明留下的中军营地与各处阵垒,无一不是严严整整、排列有方。司马懿不禁沉思良久,回想起孔明生前与自己的多次交手,自言自语地嗟叹道:“孔明真乃天下奇才,只怕世上再也难见能与其比肩之人了”

八十二松无古今色

旌旗暗淡,人马失声,行走在蜀山羊肠小道上的,正是怅然向成都退去的蜀国远征军。他们满怀着离别五丈原的无奈,哀戚地推着孔明的灵车。

渐渐行至著名的栈道险阻,杨仪、姜维望着前方好生奇怪:“这山中无人居住,前面如何会有烟尘弥漫须得先去看个究竟。”

他们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几个斥候前去侦察。

过不多久,斥候接连回来禀报,有一支人马已将去路阻断,并将栈道烧毁,领兵的将领却是魏延。

姜维愤愤然扼腕慨叹:“果然不出丞相所料”

杨仪本是文官,一听魏延挡路,不禁惊慌失色。姜维却成竹在胸,淡然地对他说道:“不必担心。我们如果不去栈道,改走槎山小路,虽多花些时日,也可绕到魏延占据的南口背后。”

二人指挥大军翻山越岭,终于从险峻的小路迂回到了魏延人马的后侧。

途中,杨仪派人将奏表急送成都,向蜀帝陈述五丈原撤军与魏延作乱的原委。却不料在此之前,魏延已经抢先向后主上奏告状,他在奏章中倒打一耙,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丞相方才逝世,杨仪、姜维之流便强夺兵权,阴谋叛乱,臣已发兵征讨。”

紧接其后呈送来的杨仪奏表,却与魏延说的完全相反。

孔明辞世的讣告传来之后,成都王宫内外就已笼罩在哀戚悲愁的气氛之中。后主与王后日夜叹息,心绪不宁,收到这两份截然相反的奏表,顿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裁决是好。

蒋琬安慰蜀帝道:“丞相开始远征时,便因魏延脑后有反骨,担心其日后反叛。丞相一贯深谋远虑,洞察秋毫,辞世前必会虑及其死后异变,留给杨仪因应之策。还望陛下宽心,且静观事态演变,再作定夺为好。”

蒋琬不愧为深知孔明之人,他对事态看得极为透彻。

却说魏延烧了栈道,带着数千人马守在南谷另一侧,严阵以待蜀军大队人马到来。

“这次定要打得杨仪、姜维呜呼哀哉”

他自信满满,守株待兔,却未曾留意到,杨仪、姜维已经领着人马,循小路迂回到了他的背后。

两军交战的结果不言而喻,魏延过于傲慢自负,在突如其来的攻击面前一败涂地。大半士兵被追杀得跌入深不见底的山谷,只有少数部下跟着他九死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 最新章节第189节,网址:https://www.555d.org/164_16464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