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困守南京(2/3)

作品:《南明亦明

然后他们再度兵临溧水,开始威胁这个南京的南大门。

另一路明军并没有选择进攻此前双方一直对峙的芜湖,而是绕过了芜湖直接进攻太平的府治当涂。

当涂自古便是扼守长江的重镇,尤其是其南面的天门山,横跨长江两岸。

李白在《望天门山》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说的其实就是这里。

早在春秋时期,吴楚两军就在天门山附近的长江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水战,其后南朝的大将王玄谋依仗天门山之险大败刘义宣军,保卫了南京城的安全。

黄玉说道:“清军在芜湖囤有5000重兵,可天门山如此重要战略要地,去只有不足千人防守。芜湖城同这天门山相比,根本就无足轻重。”

此时明军的水师也已经开到了天门山附近的江面上,配合陆师两路夹击清军的天门山要塞。清军本就兵少,很快就在明军的攻势下放弃了抵抗。

天门山失守之后,明军很快就包围了当涂城。

虽然济尔哈朗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判断,让清军放弃芜湖,退入当涂。可惜他的命令下达的太迟了,如今天门山已经被明军占领了,清军的退路被完全截断了。

走投无路的芜湖清军很快就选择了投降。

济尔哈朗在第一时间就封锁了豪格阵亡的消息,秘不发丧。还欲盖弥彰,当众宣读了顺治的圣旨,宣布自己接任豪格担任平南大将军,而豪格则是被解除军职,回京复命。

济尔哈朗此举意在稳定人心,毕竟圣旨是真的,他的出现使得这个解释完全合情合理。而且八旗军营相对封闭,豪格阵亡的消息应该不会外泄!

可他忽略了跟随马国柱前去镇江支援的绿营骑兵,其中不乏明军的探子,豪格阵亡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不久后马国柱就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南京总督府,说道:“郑亲王,大事不好了;现在南京城到处都在传肃亲王豪格已经被摄政王多尔衮给赐死了,尸体就在镶蓝旗的军营之中。”

“这帮贱民说我大清到处在丢城失地,却还忙于内斗,亡国之期不远了!”

此刻济尔哈朗肺都快气炸了,尽管他知道多尔衮很可能偷偷下过这样的命令,甚至跟随他南下的人里就有执行这个任务的。可毕竟豪格是在战场上阵亡的,并不是被多尔衮给害死的。

这帮明军的探子实在是太可恶了,故意造谣说我大清内斗,挑动天下百姓对我大清的失望情绪,这甚至比把豪格战死的真相公布,影响还要恶劣!

他相信不止是南京,恐怕其他地方这样的谣言也早就传开了吧,明军这是在杀人诛心啊!

可现在豪格是真的已经死了,如今大清是黄泥巴掉进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总不能把豪格战死的真相公之于众,再给他来个风光大葬?

原本他还想找个地方将豪格偷偷给入殓了,眼下看来也只能将他的尸首给火化了。其实他也明白战死对于豪格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真要是回到了北京也一样逃不过多尔衮的魔爪!

但此时为了避免南京城的恐慌情绪,他也只好委屈豪格了!被多尔衮秘密处死,总好过被明军当场击毙?

济尔哈朗很清楚,现在大势早就倒向了明军这边,镇江和芜湖清军成建制投降明军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此时坚守南京外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是给明军多了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他决定将南京周边所有可以调动的部队全部撤回南京城,他要在这里和明军做最后的决战。

南京外围的清军都接到了撤回南京的命令,很快参将吴杰就带领3000人马来从马鞍山来到了大胜关。

吴杰说道:“王大哥,如今明军势大,芜湖和镇江都降了,我看南京城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与其回南京送死,不如直接献上大胜关。”

大胜关总兵王元龙则说道:“你我总共不过8000人马,此时南京城外反正归明的部队都已经有数万人了,你我兄弟想要立下一个大功,这大胜关恐怕份量不够。”

吴杰大为不解,问道:“不知王大哥有何想法?”

王元龙不怀好意的笑了一下,最后缓缓地吐出了三个字:“献南京!”

他二人本就是由明军降清的,投降就是这样,你有了第一次之后,第二次再投降的时候心理负担就会小很多。

所谓富贵险中求,很快他们就联络上了明军,柳逸尘原本就在物色能够进入南京城应外合的人选,他二人奉命撤回南京最合适不过,于是情报司便派人跟随他们一同进入了南京城。

济尔哈朗此时也是头痛不已,南京的城墙周长35.267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围合面积43平方千米,城高14-26米,城宽7-30米,共有城门13座,水关2座。

南京的外城则是超过了60千米,共有18座城门,不过高度远不如内城,只有8-10米。

如果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明亦明 最新章节第194章 困守南京,网址:https://www.555d.org/61_6128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