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3章 让蒙勇感到憋屈的银河号事件(1/2)
作品:《以青春的名义》一年前,伴着南巡的东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在全国实行。
人民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场史无前例的实践当中。1993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仅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就比上年同期增长25%。然而,一次由十多亿人共同参与的伟大变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既为我们带来了繁荣,也为我们带来了苦恼和困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遇到的困难,但多少出乎预料的是,经济过热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来得如此之快。
伴随着普通百姓对市场经济的热情,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通货膨胀问题出现了。1993年,经济温度继续升高,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在全国愈演愈烈。
广西北海,原先,它只是一个有20万人口的城市。在1993年的发展热潮中,这个风光秀丽的小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它的人口一下子发展到近百万;从事房地产的公司从6家猛增到1200多家;一幢幢还只是立在图纸上的花园别墅的价钱在短时间内便被炒高几十倍。
北海其实只是当时遍及全国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一个缩影,同样的情形还在全国等地上演。
经济持续高烧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猛涨,1993年,钢材、水泥、木材的价格比上一年上涨了50%以上;这一年,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
那时不仅"两热"高烧不退,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这"三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导致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一些人惊呼:这种高投入带来高增长,最终导致高通货膨胀的发展方式,可能会使中国重蹈发达国家泡沫经济的覆辙。
经济过热的信号频频报警,引起官方的高度关注。怎样才能让过热的经济平稳回落,同时又保持发展的活力?如何走出以往经济调控"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这样的问题,对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调控基本上是用行政手段来调控--或用行政命令,或用指令性计划、指标来调控。
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很重要的变化就是通过金融手段、法律手段来进行调控。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不直接规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是通过利率的高低、贷款的多少来调节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自己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经济调控手段的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几年都没有再出现过去那样"一调控经济就大起大落"的局面。
针对1992年年底以来出现的这次经济过热,官方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大砍基本建设项目的"急刹车"的办法,而是采取了松紧有度的"点刹车"方法--通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了总需求膨胀的局面;
同时针对"三乱两热",整顿了金融秩序,使违章拆借的两千多亿资金在两个多月内收回了80%;
制止了乱集资现象的泛滥,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由于失去了资金的支持,价格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一些没有项目的开发区也开始退耕还田。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经济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抑制。
特别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实行汇率并轨,确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后,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三性”原则,配合人民币可兑换、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进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加快培育和发展国内外汇市场。
自苏联解体以后,美帝在1991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它的强盛巅峰,苏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全世界开始进入新的格局--一超多强。美帝自此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而且这种强大,也让很多国家对它马首是瞻。
按照美国人的推理,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是想要在全世界继续称王称霸,那么就要考虑潜在的威胁。
于是,美帝便把眼光放在了中国,这个和美帝政治制度完全不同,地广辽阔且人口超过10亿的中国,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速,于是美帝确信中国就是美帝的下一个对手。
其实原本中国和美帝也有一段蜜月期,那就是在70年代之后,中国和苏联爆发了珍宝岛战役之后,美帝和中国正式建交。
当时美苏争霸,苏联和美帝都想和中国搞好关系,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帝不仅打压俄罗斯的同时开始对中国指手画脚,于是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跌入谷底。
当时的中国在国内经济军事还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采取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可是美帝一贯蛮横无理,在中国不接招的情况下,美帝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青春的名义 最新章节第 273章 让蒙勇感到憋屈的银河号事件,网址:https://www.555d.org/55_5546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