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茫茫归程(1/2)
作品:《我在大明做翻译》计言、梅雨宁、孙大勇收拾完行李,埋葬好陈老汉等受害者,出发返回占城国都城。
不过刚走没多久,天气就为之一变,此时应当是才刚过了晌午时分,可是天阴森的厉害,仿佛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风也不小,固然还没到吹得走不了路,但是也是比之前辛苦很多。
他们三人从郑和船队下船登陆之后,这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凌厉的气象。
看来下一个台风来势汹涌,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麻烦。
这占城国全国事个南北长条形的国土,依山傍海,靠海的一侧多平地,有管道还有县城这些,靠山的一侧多丘陵山地,没有大路甚是难行,除了偶然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小村外,基础没太有人烟踪影。
计言等人来的时候,为了避人线人,而且又有熟悉地形山路的陈老汉带路,所以他们选择的是走靠山的一侧。
关于返程,一开端他们的打算也是照着原路返回,可是走着走着,眼看着现在的气象形势变更,计言等人却有点像迟疑了。
现在一没有熟悉路况之人在前带领,二来看这气象,比来时的风雨要严重不少,假如他们还是保持本来的打算走山路的话,风险很高。
上一次的台风当时势头也不小,但是荣幸的是那台风只是边边角角擦过这占城国,并没有全部从占城国上方过境。
然而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这快速移动着的黑压压一片就看上往很像是台风中心了。
他们三人固然都不是生于海边,不过京城离海边也不是特别很远,所以台风的厉害也都有耳闻的,也略微领教过。
计言比起梅雨宁和孙大勇还更进一步,他以前还从电视上看到过更多,也大概知道每年夏秋之际,台风肆虐东南以及东南亚沿海的事情。
既然创造了势头不对,他们三人便稍微商量了一下,很快达成了一致,以最快的速度调剂了思路和赶路的打算。从陈老汉家出门没一两个时辰,计言等人就开端横向前进,朝着海边的方向走往,筹备靠近管道大路。
占城国狭长的国境,所以全国也就百多里宽,计言、梅雨宁、孙大勇三人,此时估摸着已经是邻近傍晚的时候,不过天气就跟深夜没什么差别了,而且他们是由西向东走,更是顶风前行,所以更不太好走了。
好在他们赶到管道之后,赶路方便了很多,一个是路好走了,更重要的是,行人不少,他们也倒是不寂寞了。
固然台风将至,但是管道上南来北往的人相当多,可以说是远超过计言的想象,毕竟这边地步区前几日还打过仗呢,战场非常之惨烈,怎么就有这么多老百姓在这四周了。
尤其特别的是,计言等人看到不少挣拖家带口的自南向北而行。
这个跟他们刚抵达占城国的时候完整相反。
当时占城国和交趾国在占城国北境交战,计言等人下了船之后北向,除了偶然有一些部队向着北方开拔是跟他们顺道,看着老百姓都是南下回避战乱的。
这会儿完整反过来了。
大批的百姓还是跟他们走相反的方向,推着车的,抱着娃的,拖家带口,背着行囊从南往北的多。
计言竖起耳朵,听着有一户人家似乎说的是中国话,便厚着脸皮凑上往攀谈了一下。
这一家人倒是也没什么戒备,他们家的情况也跟已经遇害的陈思汉差未几,不同之处是陈思汉祖辈是陈友谅的旧部,这一户人家的祖辈是张士诚的旧部。
陈友谅和张士诚是朱元璋建立明朝路上碰到的最壮大的两个对手了,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水军很强,不是网上喷人的那种,是真的造船打仗的水师。
因此朱元璋在击败了这两家后,一面自己大力研究造船技巧以及操练水师,第二个对于这些人的旧部以及曾经给陈友谅和张士诚供给过造船的工匠百姓严加戒备,很多世世代代以造船捕鱼为生的村庄都整村整村的不容许再下海以及从事相干事业。
所以明初建国未稳之时,很多这些处所的百姓没有活路,就乘船跑了,而他们跑的一个重要目标地就是东南亚,也就是南洋的确。
那些处所留下的百姓大多换了生计,转行做别的往了。
计言跟这家人打探了一下为何这么多老百姓开端北上,这家人也便热情的答复了,笑眯眯的给计言解释了缘由。
本来是这占城国国王已经早早的布告了全国,现在全占城子民都知道了,明朝使臣郑和等人带领雄师十万抵达了都城,负责调剂占城国和交趾国之间的军事纷争。
因此这些百姓们听了这个消息,都感到仗不会再打下往了,纷纷从南方避难的处所赶回自己在北方的家,生怕回往晚了,自己家的东西被偷被盗什么的。
计言听完这些,对着这些迁徙中的群众表现了感谢,然后返回梅雨宁和孙大勇这边。
梅雨宁和孙大勇二人听完计言转述的话语,一个捂嘴莞尔,一个哈哈大笑。
首先,明朝来的十万雄师?
固然计言也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大明做翻译 最新章节第八十三章 茫茫归程,网址:https://www.555d.org/402_4028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