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跋:我读(2/3)

作品:《三十六大

五、北京三部曲:最好的,青春文学

冯唐本人若是在酒后突然听到我说他是青春小说家,一定会就近找到砖头酒瓶扑将上来。但是为了文学,我假装先和张海鹏绝交,冒死把这篇文章写完再说。

先不急着标签的事儿,看看事物的本来面貌。

《万物生长》故事梗概:我,秋水,是医科大学的学生。厚朴、黄芪、辛夷是宿舍同学,各有怪癖。我有一个当导游的哥哥、出国的姐姐以及一个纯精神之恋的初恋女友,我还有一个精灵古怪的现任女友。有次我去酒店面试姐姐的后备男友,认识一个泼辣熟女,名叫柳青。我们医学院有传奇的白教授、足有一百岁的看门胡大爷、几个绝经期师太以及江湖异人王大师兄。某天柳青来找我,我帮她安排了打胎手术。我的第一次是和现女友。我出生的地方叫做垂杨柳。我和辛夷去看某个医疗器械展,偶遇柳青。柳青请我吃饭,又把翻译资料的活儿交给了我。我和女友是在军训时认识的,她和我棋逢对手,互相探索对方的身体长大。但是后来她爱上了一个清华男。我神情恍惚,想起失去初恋的时光。据说在后来,我和柳青有了新的故事。

上面这段总计313个字,其中有16个我。

所谓青春小说,定义就是:不为老实讲故事,但求爽气吹牛逼。

写小说就是创世界,算是件盖房子的苦差事,但是年轻的时候拿起劳动工具,首先想干的一定不是盖房子,而是搭积木。青春小说家,就是用漂亮的文笔,把自己的年轻履历和迤逦幻想记下来,自己爽一爽。

在《万物生长》之外,冯唐接着又爽了两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此书起笔早于《万物生长》但完稿和出版较晚,按人物关系应作为开篇)和《北京,北京》,组成了三部曲。其中《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讲的是:老流氓孔建国和朱裳的妈妈、女特务大车和小车、胡大妈和防空洞、功夫大师刘京伟和科学家张国栋、土包子桑保疆和波霸翠儿,以及考试、跳舞、踢球、打架,以及朱裳、朱裳、朱裳。《北京,北京》写了“我”和小白、小黄、小红的“老友记”。其中《万物生长》里的同学厚朴、黄芪、辛夷以及“女友”,《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中的刘京伟、桑保疆、小翠,都团聚一堂。而小说最后五十页,则以惊心动魄的柳青结尾。

大抵小说的写和读,是一个能量传导的过程。有些小说读不下去,想必作者写时也憋得脸红脖子粗,迟早要便秘。冯唐的三部曲,读起来畅快淋漓。我为了写文章的方便,将其中漂亮的段落折页起来,末了,原本一食指厚的书变成了一拇指厚。

例如:“如果她是一种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三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湿润的原因。三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简直有三辈子那么长,现在回想起来,搞不清是今世还是前生。”“我想,这时候,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万物生长》10-11)。

这样的句子在六百页的三部曲里大概有三百处,平均每张纸上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你眼睛亮一下,嘴角扬起笑一声。让你觉得花三十块钱买一本书不亏,以及相信这个叫冯唐的,老天爷是赏了他一口卖字的饭吃。

冯唐的文字有幼功,这是十三四岁时苦读司马迁、曹雪芹、劳伦斯给灌到经络里去的,就像劈一字叉都是七岁前打的基础一样。“我感觉中,朱裳却一点也不傲,常低了眉,颔了头,匆匆走过夹道,缩进座子。”(《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99)“柳青起身去水龙头洗脸,涮烧杯,然后接了一大杯水,一口喝干,还有些水珠子顺着头发、脸、嘴角流下来,整体还是乱七八糟的。柳青说,‘我告诉过你,我不是马,也不想是马,至少不想是你的马。天晚了,我要走了。’”(《北京,北京》193)短句子,多动词,似不用力,情境皆现,像传说中的老阿城。

正是靠着这些文字和趣味上的手艺,冯唐成功地销售了那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故事们”。其中,最荒唐的是关于柳青那一部分。柳青出场写得很精彩,中间发展**迭起,结尾却碉堡了——莫名其妙就爬上去一个白种裸男。更可笑的是,柳青的前半段写在《万物生长》里,后半段故事却突然出现在《北京,北京》。这他妈的相当于《人民日报》写个“下转第四版”,结果转到《环球时报》上去了。

所以说,冯唐用“北京三部曲”奠定了顶尖青春文学作家的地位,才气在郭敬明、张悦然、孙睿之上。

六、请注意2007年4月的这篇后记

如果冯唐的写作停留在三部曲阶段,然后去搞些时尚专栏的雕虫小技,我们现在也就不必讨论什么冯唐和文学的关系了。但是,逃跑的红军在遵义拐了一个弯决定北上,清澈的黄河在西北高原画了一个几字形进了中州。写于2007年4月的《北京,北京》后记,是研究冯唐创作的重要文献。

老天保佑,冯唐原来是个自知的人。他承认,“历史不容篡改,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六大 最新章节第37章 跋:我读,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