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怪癖 (2)(3/3)

作品:《守脑如玉

定方法,只要看到某个写手狂发微博,毫无疑问,他要交稿了。拖延时我们选择一个“挡箭牌”往往不是因为它更有趣,而是因为它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一样——哪怕《康熙来了》主题超无聊,微博上全是废话,也要硬着头皮在这些破事上虚耗。我对自己说,11点就动笔,然后就11:42了。12点开始!转眼间0:39了。好吧,1点一定一定写!终于,天亮了。这下不写不行了,但拖延狂都知道,玩的时候永远精神矍铄,而一旦终于决定要做正事了,就会困到想死。

让上帝发笑其实很简单,拖延狂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就好。

经济学家、拖延症研究权威乔治·安斯利说,拖拖拉拉是一种本能。所以,有人说拖延是互联网害的,这还真是冤枉了,互联网最多算个帮凶。互联网的邪恶在于,它制造了海量诱惑——给一个色鬼发大把惹火美妞,这不是考验人性么,而人性就是除了诱惑什么都能抵抗。以为海量信息给我们增加了各种可能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写《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就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美国一个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写了本书,悲观又绝望,叫《分神:注意力的涣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他认为人类很可能沦为半人半机器,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永远处于走神状态。有人则说走神没什么可怕,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走神,让我们不至于老想到死亡。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就是个走神专家,他说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或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有时候很羡慕古代拖延狂。你看雨果,写稿时干脆一丝不挂,让仆人把他的衣服全部藏起来,这样他就不能出去玩只能乖乖写稿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为自己拖拖拉拉一事无成而悔恨,作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他本来打算发明机器人、直升机、温度计和坦克的,结果都没实现,连绘画作品都不超过20幅。

前段时间烦透了图书市场上全是成功学,我很想写几本书,诸如《成为顶尖拖延狂的30个秘笈》、《低效能人士的20个工作习惯》、《成功浪费人生的10大攻略》(最近不是有本新书叫《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吗)——拖延简直成了我的特长。很明显,对于拖延症,我已经成了它的人质。

不会爱上绑匪的人质不是好人质。

正当我以拖延症为荣,斯德哥尔摩症愈演愈烈时,某天,家里网络莫名其妙出问题,罢工一整晚,我一气之下写了1万2千字的稿子,第二天编辑很惶恐,问,你受了什么刺激?

看吧,治好拖延狂,就跟减肥一样,关键是得对自己狠。像挥刀自宫一样挥刀断网,让必须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狗屁借口见鬼去吧。

就连这篇稿子,我只拖了一天就交稿了,对此,我很羞愧。

本来嘛,一篇关于拖稿的稿子,最佳的结局不就是版面开天窗,在空白页面上留下几个大字“作者拖稿中”吗?
本章已完成! 守脑如玉 最新章节第32章 怪癖 (2),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