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皇城北平 (3)(1/3)
作品:《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圆明园,是一座集欧式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于一身的皇家园林。有著名胜景四十处,吸纳天下园林之精华,采撷自然万物之妙味,蕴含世间风云之情韵,其传奇与神圣、宏伟与壮观之处是用文字与画笔都无法丈量的。只有透过豁达明朗的思想,穿越精神广阔的领域,才能看尽天下物事,看尽圆明园风光。
你看到一座海纳百川的万园之园,又怎能不惊叹于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是用怎样鬼斧神工的技艺才能创造雕琢出这般独立于世的园林?在残败的烟云里,并不能忘记它当年有过的鼎盛和富饶。或许只有康乾盛世才会有这样坚实的气魄,用黄金研成水墨,泼洒出一片璀璨的天空。
拂开阻挡在眼前的荒草斜阳,圆明园已在无数游客的热忱召唤下魂兮归来。勤政亲贤殿里还看得到雍正帝低头批阅奏章的身影,这位信奉佛教的君王可曾在蓬莱瑶台修道参禅?那金碧辉煌的西洋宫殿里可是乾隆为香妃建筑的爱巢?这位冷艳绝色的佳人被囚禁在一场皇室繁华的梦中,直到死去,灵魂还能散发出奇异的芬芳吗?
黄花阵里,一盏盏莲花灯照亮了大清煌煌的天空,当乾隆帝沉醉在迷宫的愉悦里,又可曾猜测过世象的迷离?在王朝风华的巅峰,纵是帝王也不能未卜先知,他所能做的只是抱红倚翠,抒尽平生快意。于是他在荷花池里,轻轻挥一挥桨,便来到江南,看到了杏花烟雨,看到了庭院深深。
江南诸多园林与名湖似水墨般早已泼染在圆明园的画境里,烟雨打湿了乾隆的龙袍,荷露湿润了香妃的裙衫。当明月沉在水中,他们可曾知道大清的梦很快就要被那些飘洋过海的西洋人给惊醒?原来,此岸与彼岸的距离仅是一水之隔。
当灾难似潮水般涌来时,纵然你躲进蓬莱瑶台的禅佛仙境,藏进桃花源的武陵春色里也会被淹没。这座包罗万象的圆明园,可以拥有世界之最,脆弱时却抵不过一点火苗。英法联军破园而入时,咸丰帝却在仓皇逃离的路途中。八旗铁蹄总算明白了长矛和弓箭抵不过洋枪洋炮。马受惊而逃,被炮火烧焦的战旗碎散,英法联军踏着清军将士的尸体前行。
圆明园如一张薄纸,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长驱直入,将皇家收藏的万千珍宝洗劫殆尽,最后放了一把大火,点燃了大清帝国的天空。若不是切肤之痛,昏睡百年的大清王朝或许还不能如梦方醒。可是此刻的苏醒,是否已经太迟?他们只能在惨败的棋局中举行一场悲痛的葬礼,之后黑暗的依旧黑暗,疼痛的依旧疼痛,愚昧的依旧愚昧。
这祸当真是乾隆惹下的吗?当康熙意识到西洋文化精进发展,终有一日为中国之患时,乾隆还执著地认为大清帝国是世界的王者。他在圆明园恣情奔放,只把江山换了浅斟低唱。你看到乾隆修建圆明园的执著热情,是否会想到秦始皇建造阿房宫,隋炀帝挖建大运河。若不是在史册上划下一笔浓墨重彩,如何可以换取举世瞩目的辉煌。毕竟谁也没有料到,这样伟大的建筑会在一场不曾醒来的梦中失火。
大火烧了三个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座北京城,灼伤了万千中国人的眼睛。大清王朝的懦弱,被圆明园这场大火映照得一览无余。体无完肤之后,谁来为它疗伤?然而没有人为圆明园擦去纵横的血泪,那片焦糊的土地遭遇了更多的摧残。
国难当头时,有多少人走进烟尘飞扬的圆明园,捡拾那些被烟熏过的残砖破瓦,不是为了提醒疼痛的记忆,而是去遮盖自己的庭园。他们不去疗伤反而趁火打劫,是被疼痛麻木了伤口吗?那些践踏过这片土地的人,还能站在朗朗乾坤下说自己是清白的吗?圆明园是无辜的,它曾经被别人伤害,又被自己伤害。泪尽之后不再悲伤,终有走在时代前端的人将它唤醒,有悲悯的心将它呵护。
大清的琴弦断了,却有人在无弦的琴上弹奏一曲绝响。圆明园真的只剩一片没心没肺的荒凉吗?不,不是的,它分明有情有义地守护着自己残破的家园。这空荡的园林还有呼吸,这脚下的石头还有余温,你感觉不到吗?也许有一天,圆明园的空白会被填满,再现万园之王的辉煌景象。也许将来的日子它依旧留存荒芜的模样,不是等着你来心痛,不是提醒你去记住什么,只是简单地存在于历史中。
暮色四合,皓月当空,当年那轮遥挂在圆明园中天的月亮,也是这么圆。
城南旧韵
在北京,时光是一团烟雾,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幻觉。仿佛连做梦都会梦见与某个帝王邂逅,做梦都需要霸气,需要高贵。所看到的都是宫廷里富丽堂皇的风景,所留存的都是皇室中的记忆。却不知还有一个叫城南的地方,占据了北京的半壁江山,那里汇集了百姓的风俗,珍藏着淳朴的民情。
城南,一个情意深重的称谓,会让人刹那间跌进怀旧的空间里,蒸腾一种古朴的气氛。梦里的帝王成了平民,脱去龙袍就是布衣,卸下高贵回到朴实。你发觉,人生原本就是冷暖交织、五味俱全。在老去的光阴里怀念一段城南旧事,就像在天涯行途里找到了故乡,一样地亲切朴素,一样地感人肺腑。
北京的城南,是一本记载了人情百味的线装书,是一张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最新章节第21章 皇城北平 (3),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