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皇城北平 (2)(2/3)
作品:《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河山高呼,你是英雄,因为你登上了长城,你踩着巨龙的身子,俯视朗朗乾坤。
是,这当然也是英雄,做英雄未必就要流血牺牲,这是一个可以脱去征袍、醉心游览祖国疆土的年代。回探过往,当年秦、赵、燕在北方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东胡南侵。而今的长城,是存放古老民族记忆的地方,是维系进步文明的纽带,它以龙的长度丈量历史,它以龙的精神屹立东方。所以,你可以放声高歌,青山的回荡是掌声,黄河的咆哮是喝彩。
一座万里长城,是一部文化史册,你两手空空而来,却可以满载而归。然而长城又是一部无字之书,摆放在中国北部辽阔的桌案上,让看风景的人带着心灵来解读。你触摸到的城墙、箭垛、烽火台就是文化,那些厚实的建筑、精妙的布局,以及雕饰和绘画都是艺术。还有飘荡在风中,吟咏着“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句,高挂在云端的水墨画卷,都在告诉你这古塞雄关的壮丽与庄严、这九州大地的辉煌与博大。历史是明镜,再扑朔迷离的故事都可以照得清朗,它将长城这一路铺陈的变幻风云,都照得透彻、明白。
人生是一种挑战,而万里长城会激励你心中的血性与英雄气概。这条巨龙,因为沉睡太久,岁月在它身上雕琢了太多的痕迹。远眺时,你看到它巍峨壮观,霸气嶙峋;近观时,你看到它鳞片剥落,厚重沧桑。尽管长城横跨穿越许多省市,而北京在世人心目中却是离长城最近的一座城市。这是个生长帝王、英雄辈出的城市,浓缩了中国历史最精华的往事。
至今八达岭长城还有后人不断地在增添新砖,修补被时光风蚀的印记。只是修补之后,还能复原到从前的模样吗?长城是历经不同朝代建筑锤炼而成,想要回复当初,除非时光流转。历史上有相似的故事,却没有相同的战争。怀旧是人生的美德,创新却是精神的超越。长城曾经义无反顾地保护着华夏儿女,如今它同样也可以享有中国民族至高无尚的尊荣。它是王者的象征,是英雄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长城就像一条凝固的河流,它的沉默,不是落后,不是保守,更不是封闭,而是一种深邃的坚韧,静静地守护古老文明。当知无声之地胜有声,不留名处自留名。而与之遥遥相望的京杭大运河,反而被光阴冷落,已不见当年百舸千帆的繁华景象。同为君王,秦始皇力扫六国的霸气远远超越了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罪恶,然而隋炀帝开拓大运河的浩大工程并不输于秦始皇修筑长程。尽管动机不同,却给后世的繁荣鼎盛带来近乎相同的意义。
有时候,对与错、兴与衰之间有着模糊的界限。浩浩天下就如同一盘棋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多少完整的破碎,就会有多少柔软的刚强。当隋炀帝梦着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越,秦始皇却怀念大漠边疆、层云万里的豪情。无论成王败寇,都散作漫漫烟尘,在历史的天空划上深浅不一的句号。
在这座无字的城墙上,你还能触摸到什么?透过石头的寒冷去触摸帝王的温度?透过古砖的纹络让流逝的历史重演?大概有许多种声音在叩问,这伟大深厚的长城,有一天也会逃不过命运的诅咒,在激浪的历史风云里轰然倒塌吗?我们当以理性坦荡的心态面对沉浮,顺应自然。要相信,这世间还有不死的魂魄,如那些封锁在时光里的英雄,如这条蜿蜒于青山之颠的巨龙。
岂不知,卧薪尝胆之后,又可以指剑问江山,煮酒论英雄。
圆明园绝响
每一个来到圆明园的人,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那就是一片被战争烟熏火燎后的断垣残壁。当然,这是用眼睛肤浅地去看。如果用心灵深邃地去看,看到的则是一座海市蜃楼。时光是幻影,可以让记忆破碎,也可以让记忆重合。
这座曾经被赞誉为“万园之王”的圆明园,从失火的那天开始,就在历史的心口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连同北京城乃至整个中国都被灼伤。你脚下的石头还留有被烈焰焚烧后残余的温度,空旷的原野含有一种被掏空的清醒。弥漫在圆明园上空的烟火,呛得你不能纵情快意地思想。有时候,做一个深邃的人,却不如做肤浅的人淡泊沉稳。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人间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失火后的圆明园是一盘散乱的残局,昔日的帝王在这里负伤而逃,还有谁可以反败为胜?它不再绝世独立,不再国色天香,被毁了容颜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能倾城倾国。一位脱去了龙袍、摘下了王冠、丢失了权杖的帝王,还能君临天下、叱咤风云吗?上苍夺回了他呼风唤雨的权力,从此连做一个平民百姓的资格都没有了。也许曾经拥有王者之风的圆明园,不屑于做一个平凡人,活着时辉煌鼎盛,死去也要灿烂成灰。
当你为它惋惜,为它心痛,为它悲愤时,它却傲然地清醒着。玉石俱焚之后,残梦犹存,所以它一点也不孤单。在风烟平静的日子里,守着这片废墟,守着空中楼阁,任世人感叹追忆,甚至想方设法地想要破镜重圆。这是历史上一次漫长的月蚀,只是沉沦过后会有更清澈的月明。
都说云烟过眼,可是分明可以在堆砌的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最新章节第20章 皇城北平 (2),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