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梦里水乡 (2)(1/2)

作品:《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行走在沈园古朴的石桥上,才知道,桥的名字叫“伤心”。杏花烟雨,杨柳石桥,本是江南最温婉的意境,如今在这清新自然的景致里,又多了几分湿润的记忆。陆游在白发风霜之时重游沈园,伫立于桥畔,那些沉淀了多年不敢触碰的情思再度涌出,流淌成河,在心底跌宕回旋。他凄切地吟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是陆游对前缘旧事的回首,在沈园的石桥留下难言的感伤。梦里惊鸿照影,红颜依旧,醒来沈园擦亮蒙眬的双目,她已消失在尘世的光影中。

其实,伤心的不是石桥,不是桥下的春波,而是那位孤独的高士。这样明净的天空,诗意的沈园,这样墨绿的春风,清润的石桥,却给不了他温柔的牵绊。你只需在桥上停留片会儿,就可以感受他曾经清醒的寂寥。那位白首诗人是如何在沈园的石桥,刻骨地怀想当年镜中的佳人,清寒地等待那缕远去的香魂。

就像孤鹤,守着冷暖不同的四季,守着日月更替的光阴,不肯离去。当你走进孤鹤轩,就知道,定要有这样一座格调清幽的庭轩,才可以栖息高士那孤傲的灵魂。世间风云变幻,这里临水照花,那位旷达又悲凉的爱国诗人,身在江湖,心系河山,情归沈园。

他是孤鹤,被历史的硝烟烧灼,被酷冷的命运摆弄,只有回归沈园,才能洗彻一身的疲惫风尘,遥望红颜的背影,在庭中独自抚琴,吟咏千古绝唱。你是孤鹤轩的过客,在流淌的弦音中,在生动的诗韵里,或许可以明了他的情怀,却永远不能知晓他的寒凉。

当你来到那块刻着《钗头凤》的石碑前,会在蓦然间不由自主地惆怅。那消瘦的诗行,掩藏了太多的往事悠悠;那千古的遗憾,流经了太多的风雨春秋。他们用十余载的离别换来短暂的相逢,又用短暂的相逢,换来一生的别离。

多年来,听过他们故事的人,都以为这样的换取是值得的,还有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无悔于这样的换取。如今只剩两阕瘦词在寂寥的碑廊上深情对望,一位是红袖添香的佳人,一位是叱咤风云的诗客,他们在尘世拭泪强颜,在词中尽情伤叹。来过的人,会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沈园,都刻着一首《钗头凤》,词中酿造的情怀让你久久地沉浸,却又都无关自己。

在无关自己的情境中离去,没有一片风景会将你挽留。而离去的人,又是否真的可以轻松自若、飘逸洒脱?来此之前,你或许在担忧自己会坠落沈园的故事里,不知能不能走出来。

可一踏进这道门槛,就清楚地明白自己只是沈园的尘埃,纵然你将这里的风景看尽,到最后,终究也不过是在门外徘徊。因为,这是陆游的沈园,是唐婉的沈园,从宋朝那满城春色的一天开始,从那场感伤的相逢开始,从一首《钗头凤》开始,直到今朝,直至永远,都将是他们的。

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离去,都不重要,你带得走沈园春天的风采,却带不走沈园微雨的情怀。那么,就在沈园湿润的春风中淡淡离开,无须辞别,不要回眸,让沉睡的继续沉睡,让清醒的依旧清醒。

行走故土

有这么一个地方,本是初次相逢,却让你觉得是久别多年的故土,一次短暂的邂逅,便再也无法相忘。这就是绍兴水乡,它像一幅遥挂在江南墙上的古画,装帧着来往路人的梦想,任凭年轮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更改初时的模样。水乡是画,你便是那流淌的点点墨迹,在静止的风景里行走一阕词的韵脚,用自己的风情漂染水乡,又在水乡的韵致里生动自己。

藤蔓攀附着老旧的青砖古墙,炊烟从老屋的黛瓦上弥漫,空气中飘散着梅干菜的陈香,眼前的景致,是一张尘封在时光深处的老照片,偶然抖落在眼前,让你深深陷入怀旧的情结,已经不能自拔。无论你来自哪里,是否与这里有过命定的缘分,你都会以为自己是从远方归来的隐者,有古老的小桥将你执著等待,有清澈的流水为你洗去风尘,有质朴的乌篷船载着你去生命向往的地方。卸下沉重的行囊,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这不仅是鲁迅的故乡,不仅是历史上那许多风云人物的故乡,也是你的故乡,此后灵魂在这里留宿,再也不会生出身为过客的迷惘。

这儿的石板路也赋予了江南的灵气,你无须言语,它都会明白你想要去哪里。每个人踩上去,都误以为这是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然,为何会有一种熟悉的暖意,还有一种久违的清凉拂过心间。那迎面而来的少年,戴着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见了生人怕羞的模样,分明就是那个叫闰土的少年。

听说他后来也老了,再后来因为不堪生活所迫,病死了。可为何,他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那乌黑明亮的眼眸一如当年的清澈与明净。透过闪烁的目光,仿佛看到在皎洁的月光下,他手持一柄钢叉,一匹猹从他胯下逃走的情景。

时光是这样的有情有义,它将这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定格在鲁迅的笔下,让每一个来到绍兴的旅人,都可以重新翻开那册被岁月封藏的古书。它给你足够的时间回忆,而后悄悄将你带离,你还来不及惆怅,又会有新的景象将你的思绪填满。

这时的阳光很清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最新章节第16章 梦里水乡 (2),网址:https://www.555d.org/401_4014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