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富贵,不回头(1/2)
作品:《扶龙》三十九年前,大梁开平五年。一个新的生命,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个孩子,就是魏仁浦。
魏仁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和一般的家庭不同,魏仁浦的父母格外恩爱。
虽然母亲和大多数嫁为人妻的女子一样,婚前连自己的丈夫见都没见过,但丈夫的温柔体贴,却将这份隔阂慢慢的消除殆尽。
生下了魏仁浦之后,夫妻两个恩爱更甚,仿佛全天下的幸福都归他们所有。
可自古情深不寿,魏仁浦连走路都还没有学会的时候,一场疾病席卷了整个卫州。虽然远没达到瘟疫那种恐怖的地步,但是卫州还是有很多人死于这种令大夫们束手无策的疾病。
魏仁浦的父亲,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父亲死后,养育魏仁浦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为了让魏仁浦健康的成长,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将年幼的魏仁浦放在背篓里,自己则背着背篓,下地干活。
到了下午,母亲又会把魏仁浦交给隔壁的邻居家代为看管,自己则进城找点其他的事情做,赚些微薄的银钱来糊口。
生活的重担将这个女子的肩膀压的一日比一日更低,但她却很开心,因为魏仁浦一天比一天长得大了。
魏仁浦从小就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更突出的机敏聪慧,六岁那年,淘气的他跑到村子里那位教书先生的家里偷鸡蛋,用非常巧妙的手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鸡蛋偷了出来。
本来这件事应该没人知道,但却不巧被爬到一旁树上乘凉的先生女儿看的一清二楚。
当时小姑娘什么都没说,后来先生回家,她才把这件事讲给了先生听。
先生起初火冒三丈,但听到女儿形容那孩子的手法时,却兴趣大增。
于是先生就创造了一个与魏仁浦偶遇的机会,简单的问了他几个问题。
魏仁浦给出的答案虽然少不了小孩子的稚气,但在回答的角度上却颇为新颖。
当时先生就觉得这孩子好好培养一番,将来必定会有大成就,于是就找上了魏仁浦的母亲。
一开始听说先生看重魏仁浦,想叫魏仁浦去他那里修学,母亲非常的欣喜。
但是很快,现实就给她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自己的家庭能力……或许并不支持这孩子上学。
她能做的事情不多,无非也就是耕地和进城做工。平日又总是在下午才能进去城内做工,因此干的也都是些零零散散的力气活。
但她一个妇人,力气又小,这种力气活,一般都是看干了多少给的钱,所以自然她赚的也少。
加上官府动不动就要收这个税,收那个税,就连士兵们在八百里之外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地方打仗,官府的税吏也要上门收些钱财,说是用来支持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
如果真是如此,那倒也没什么,可她第二天进城的时候就瞧见有人在往卫州刺史的家里搬新的名贵家具。
这些她虽然都看在眼里,但她也只不过是一介布衣,什么都做不了。
总而言之,这么多年下来,整个家里的积蓄也就只有几个铜板而已。那还是她想着过年时买些布料,来给孩子做新衣裳用的。
反正就现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自己怎么能交出那么昂贵的学费呢?
难道,只能……她咬着嘴唇,内心纠结无比。
教书先生是个好人,一到魏仁浦家中,看到魏仁浦家徒四壁,就知道这孩子的母亲估计掏不起学费。
但他熊熊燃烧的教师之魂,又舍不得魏仁浦这个好苗子就继续这么蹉跎时光,最终泯然众人。
于是他就对魏仁浦的母亲说,只要交几个铜板的学费,意思意思就行了。
母亲自是欢喜不已,立刻掏出了全部的积蓄,一共二十七文钱,都交给了先生。
先生紧紧攥着那二十七文钱,哀叹一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后,便转头离去了。
魏仁浦是个好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从能下地起,就一直在帮母亲分担自己能够帮她分担的压力。
譬如挑水、劈柴,叠被子,晒被子,收集茅草用来应付冬天……诸如此类的事情,母亲甚至都没教过他,他就自己想办法做到了。
虽然很多时候他看着私塾里那些读书的孩子非常羡慕,但他也没有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以自己的家庭环境,读书是最现实的奢望。
但当这一天,母亲开心的告诉他,他马上就可以去上学了的时候,魏仁浦激动的都跳起来了。
可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
母亲就说,学费已经用家中的积蓄交完了,只要你好好读书,不要辜负先生对你的期待,不要辜负为娘的期待就好。
就这样,魏仁浦开始了他第一阶段的学业。
之所以称之为第一阶段,这是因为魏仁浦实在是天资聪颖。
先生教给他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扶龙 最新章节第三十二章 不富贵,不回头,网址:https://www.555d.org/375_37559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