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2/6)
作品:《大宋那些年》庶,田野日辟。”辽国这边,承平日久,武备废弛,逐渐成为大宋的附庸。>
宋人把辽军从一群老虎慢慢圈养成了一群羊,久而久之,辽国再也不找不到当年的契丹铁骑。>
两国一百余年相互交好,天下太平,百姓远离战火,无有恐怖,安居乐业,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都是澶渊之盟带来的福泽和恩惠。>
若要问澶渊之盟最大的功臣是谁,那一定非寇凖莫属。>
◆清官原是官二代>
你眼中的寇凖是什么样的?>
双天官寇凖,寇老西,老百姓心目中的大清官,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喜欢喝醋,腰上总别着一个醋葫芦,操着一口浓浓的山西腔。>
生活节俭,非常抠门,不肯花钱。家里不是一般的穷,自己穿补丁衣服不说,他招待贵客的方式也很特别,就是把草帽的边撕下一圈,搓吧搓吧,沏水当茶喝,美其名曰山西特产,名叫“圈茶”。>
清正廉明,总有各种奇思妙想。为保忠良,在朝堂上智斗奸臣,怒对皇上,为杨家将申冤昭雪。>
在评书演义中,寇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忠君爱民的贤良宰相标杆。历史不是演义,历史上真实的寇凖绝对要超出你的想象,惊掉你的下巴。>
史载,“凖少年富贵。”>
寇凖可不是穷人,他是官二代出身,少年富贵。父亲寇湘是后晋开运二年状元,才华横溢,盛极一时,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莱国公。>
“凖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一次,寇湘在家中宴请,众人听闻寇家公子,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都想开开眼界。就将寇凖请出,以华山为题,让他作诗一首。>
少年寇凖,来到厅堂,稍作思考,随即吟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座高朋无不惊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喝出来的酒仙>
天上人间,惟有酒仙。诗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世上本没有酒仙,酒喝多了,就成了仙。>
寇凖也跟他的父亲一样,喜欢豪饮,他喝的可不是山西老陈醋,而是美酒。史载,“寇凖性豪侈,喜剧饮。”汉代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寇凖也自封诨号“汴京酒仙”。>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寇凖性情豪爽,喜欢排场,生活奢华,花钱大手大脚。每次宴请宾客,都是令人解下客人拉套的骖马,关上大门,尽情畅饮,不醉不归。>
《宋史》载,寇凖酒量大得惊人,每次酒宴,不问对方官员品级大小,只问酒量大小,以此来排列座次。只要听说哪位大臣能喝酒,必定请来一同畅饮,拼命地互相灌。>
寇凖到底有多能喝?“白酒二斤半,啤酒随便灌,”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叫寇老西了。人家是没有量,一直喝,千杯不醉,犹如酒神附体。撂倒一大群,喝断一连串,倒满必干,朝中官员闻听“请你吃饭”,各个魂飞胆颤,后脊梁骨流汗,汗中带血。>
有一官员,官职不大,酒量很大。寇凖连续跟他喝了两次,官员喝得满脸通红,差点没喝死,寇凖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让他喝。天天这种娱乐至死的日子,官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亲自找上门来喊冤,大闹相爷府。寇凖这才放过这位官员,以后再也不找他喝酒了。>
寇凖饮酒,一直喝得很寂寞,因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跟别人喝酒,别人都是喝醉了,而他是喝累了。>
宰相豪饮传天下,引得高情鹤氅人。一天,有位道士登门来访,声称自己特能喝,可以对瓶吹,一口喝一缸。>
突然有这么一个活宝找上门来,寇凖自然高兴了,马上叫人准备好酒菜,搬来数坛好酒,两人开始对吹。>
道士抓起酒坛子,跟牛饮水没啥两样,咕咚咕咚,顷刻间,干了个底朝天。再看寇天官,半坛子还没下去呢。道士又拎起一坛子酒,揭去封盖,没费吃灰之力,又干了。这时,寇凖才把第一坛子酒刚喝完,道士又去开第三坛子的封盖。>
寇凖手持酒坛子,心里开始打怵,乖乖隆地咚,看来这回是真的遇上高人了。立即伸手制止道:“打住!打住!无量天尊,道长好酒量!只是在下要务缠身,如果跟你这样喝,真的醉得不省人事,皇上怪罪下来,在下实在担当不起,请道长见谅。”>
道人手捻须髯,哈哈大笑,“大人说得极是,那我们今天就不比了,不过,贫道有一言,要说与大人听。”>
寇凖道:“道长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那些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网址:https://www.555d.org/363_36350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