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11:苏良之骂·商贾篇(2/4)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此事有所结果,烦劳包学士速速汇禀官家,汴河有失,便是汴京有失啊!”

包拯点了点头。

凡是涉及汴河商贸之事,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

近黄昏。

三司使王尧臣、监察御史苏良、三司盐铁推官王安石三人,出现在开封府府衙内。

开封府市易司,乃是变法司新设之衙门,提倡官员监管,以商管商。

王尧臣统管一切。

苏良和王安石目前正是开封府市易司的监管者和直接管理者。

三人听完包拯讲述完今日汴河南工北工群殴案的情况后,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苏良看向王安石。

“介甫,为何今年汴河上多了那么多南工?南工并不廉价,且不如北工有力气,这些商人为何用南工而不用北工呢?”

王安石无奈一笑。

“各个州府都要创政绩,本地商人带动本地贫民致富,当地州衙是有奖赏的。另外,因市易司成立后,叫停了诸多南商‘低买高卖,哄抬物价’的老做法,使得他们利润降低,故而招工招的也少了一些。”

苏良微微皱眉。

“若要彻底解决此隐患,就必须解决汴河上北工们的生计,没了生计,他们还会如今日这般与人拼命的,而我们若次次都将他们抓到牢狱重惩,对汴河商贸而言,乃是重大的损失,非正确之计。”

“并且,这些汴河上的劳力,完全靠河运生活,经验丰富,一家老小都住在汴河两畔,为他们寻生计,自然也是寻河上的生计,莫非汴河上的劳力已过剩了?”

听到此话,王尧臣摇了摇头。

“过剩?不会,绝对不会!老夫昨日才翻阅过汴河上的商贸交易资料,去年比前两年翻了五倍,今年更盛,劳力绝对是或缺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南工的不正当涌入。”

“在汴河之上使用南工是不划算的。一名商人为了地方州衙的奖励而牺牲自身利益,不合理。另外他们利润降低后,使用南工,乃是更耗钱的做法,只要脑子不坏,他就应该招北工而非从南方带南工,出现如此情况,一定另有原因。”

“老夫怀疑,是有商人抱团使坏,故意使得北工、南工对立!以此造成汴河动乱,然后让我们放利于商!”

听到“放利于商”四字之后,苏良和王安石都是眉头一皱。

此种可能性极大。

当下,河上的大商人确实不如往昔赚钱了。

因各地市易司的成立,规范化了各类商品的价格,投机倒把、高价坑骗的商贸形式已行不通。

若真是有商人鼓动南工北工抢活互殴,那显然是在向朝廷示威,让朝廷明白,若想维稳汴河商贸,就必须放利给他们。

或降低商税,或让他们提高商品利润。

他们才会让北工们有工可做。

王安石道:“若想知此事的幕后是否有商人捣鬼,让国舅爷来一趟,去试探试探那些商人,便能知晓了。”

虽然曹国舅现在的商贸重心放在了南境和西北,但汴河上的商贸,依然绕不过他。

一旁,包拯捋须道:“老夫已命人去请国舅爷了,应该很快就能过来。”

包拯如此做,显然也是觉得有商人在搞鬼,不然百姓即使抢工,也不可能发生如此严重的殴打事故。

这时。

三司使王尧臣道:“如果此事为真,我们该如何处理?”

王安石气愤地说道:“黑心商人,破坏变法,破坏汴河河运商贸,必须重惩,以儆效尤!”

包拯微微摇头。

“使用南工或北工是商人的自由,朝廷不能强制他们,并且此次斗殴,都是些没有东家的散工,我们即使知晓是一些商人暗中捣鬼,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无法定刑。若强制惩罚,易乱了商贸之秩序,这与新法背道而驰,不可为。”

王尧臣认可地点了点头。

简单来说,此事若真有大商人指使,也不过是为利而行,他们没有义务保障北工们的生计。

他们这种做法的性质是:丢了良心,没了道德,但并不违法令。

他们在赌。

赌朝廷为了汴河河运商贸稳定,会向他们妥协,他们的利润提高后,有了肉吃,河工们才能喝上肉汤。

片刻后。

曹国舅曹佾来到了府衙。

包拯向其讲述了今日汴河斗殴的详细情况。????“定是有大商人在幕后指使!一些商人一心逐利,对当下市易司的监管有所不满,给我一日时间,我定然能找出幕后黑手!”曹佾甚是气愤地说道。

随后,众人便散去了。

待确定此事的性质后,再商议解决之道。

……

翌日一大早。

汴京城的民间小报便刊载了昨日汴河码头南工北工群殴之事。

有人分析原因,称:自市易司成立后,汴河上的钱都被朝廷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最新章节番外篇11:苏良之骂·商贾篇,网址:https://www.555d.org/362_36217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