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押宝将军(2/3)
作品:《史海魅影之永昌遗宝》只金手环,念到:“水营吴汝义……他是水营的啊。”>
我猛地想起,还有一封信,不知道是谁写给吴汝义的,或者是吴汝义写给谁的。急忙打开来看,原来是吴汝义给李自成的回信,只是没能送出去,就带在身边,这一带就是三百多年。信中写到:>
“大顺永昌皇帝陛下万岁,臣吴汝义死罪:自四月十六日离京师,押银一万万一千二百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往西京。四月二十八日至山西太谷境,遇前明残匪万余人冲杀,冲散车队,散失银二千万两。臣派偏将军白旺、马世耀领二千兵追击,臣未敢停滞,日夜并行。幸白、马二将军追回全数。又听闻清将阿济格追击急迫,先于太谷县各处藏匿八百万两,白旺归回,留马世耀率二千兵护卫一千二百万两藏入山中,以待清兵退去,余银九千二百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令白旺率五千兵,经鄜州休整押往西京。臣带三千兵驻天保县拒敌,后从天保府调兵一万二千,共一万五千兵于此阻击阿济格所部五万众。苦战数月,毙伤敌逾两万,臣所率一万五千兵皆战死,仅臣一十三人得脱。今臣临绝地,生还无望,既侥幸得生,亦无颜见陛下。>
今当永诀,泪如泉涌!感念陛下知遇之恩天高地厚,唯愿我大顺,千秋万代,国运绵长。>
罪臣吴汝义再拜!>
永昌元年十二月十七日”>
读完这封信,令我唏嘘不已:这不是吴汝义写给李自成的回信,而是自知死期将至的吴汝义的临终绝笔!跟李自成一样,吴汝义只读过几年的私塾,但信中所表达的负罪感和感激知遇之恩的深情,就算是时隔三百多年,也依然令人感动、感伤。>
我给老何、马建设和丁志坚讲了这两封信的故事,三人听了与我一样,感慨不已。>
马建设拿起吴汝义的宝剑在我眼前晃了一下,又看着我的眼睛,似乎是在问:“这个可以吗?”我笑着点了下头,是在告诉他:“可以。”马建设高兴的咧着嘴笑了。>
丁志坚看着地上的十几具干尸,疑惑地问老何:“为什么这个洞里的干尸不攻击人,而苍龙峪铜矿里的那个干尸就那么厉害?”>
老何解释道:“死前心中没有什么怨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死的瞑目的,死后又没有别人施以尸变之术,也就是说没有欲念控制尸体,那就是真正的死尸,只会慢慢的变成白骨,变成尘土。而那些死前心怀怨念,死不瞑目的,死后又被人施以尸变之术,就变成了受欲念控制的工具。无论是僵尸,还是干尸,都是一样的道理。苍龙峪的那具干尸,生前就是巫师,他是先把别人变成了僵尸,再把自己变成了干尸。这里的十三具干尸,加上外面的五十二具干尸,都是生前没有怨念,死后又没有人施以尸变之术的,所以就是真正的死尸,自然也就没有攻击性了。”>
我们三人听了都恍然大悟,同声感叹道:“哦,原来如此,难怪,难怪。”>
总的来说,这一次探险还比较顺利,没有什么突发状况,更没有出现意外,收获也是蛮丰富的:一把伯爵的佩剑,两封书信。尤其是吴汝义那件临终绝笔,利息量巨大,解释了诸多疑惑:首先我们知道了李自成在京师获取了多少财宝,是银一亿一千二百万辆,金一百五十万两。知道了散落在太谷县民间的银子是八百万辆,太谷县票号的异军突起,就源自于这八百万两。也知道了太谷县城东东山的山洞里,曾藏银一千二百万辆,是一个叫马世耀的将军,带领了两千名士兵在看护。后来这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很可能被清军缴获或者被清军的将领私吞。还知道了剩下押往西京的是九千二百万两白银,一百五十万两黄金。要是再加上李自成撤出时随部队一同带到西京的金银,其数量仍然超过一亿两。>
这个地下盐洞里,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就更没有可以买下紫禁城的金银,当然也就没有两条龙和三千雪狼。传说说的神乎其神,其实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地下盐矿的探险估计就这样了,也算是收获颇丰,而且也能确定下一站的方向:鄜州,也就是今天的富县。>
临别之际,我也没忘了再点三支烟,点烟作香,竖着立在地上,拱手施礼,以示祭奠。>
十三人的遗骨我们就不再打扰了。>
出了小室,我们又从旁边搬了盐块,把洞口封死,往过来的方向走去。>
又路过那五十二具干尸,我心中莫名的难过:和平时期,既没有战争,又没有灾荒,但依然有人在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做着巨大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他们牺牲了十几年,家里的亲人应该都还在。我怎么做才能够帮助他们呢?就直接告诉方馆长吧,然后由方馆长告诉县里的有关部门。现场还是不要动了。>
前面就要来到那个盐湖了,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湖面并没有出现变换的色彩,而是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雾,是黄绿色的雾,湖面还时不时有电光闪过。>
我马上警觉起来,赶快叫大家先停下脚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海魅影之永昌遗宝 最新章节第二十六章:押宝将军,网址:https://www.555d.org/352_3526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