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建立士兵档案(1/2)
作品:《明末超级帝国》比起庞杂的士兵构成,更为庞大杂乱的是他们如今的武器装备上的混乱和几乎所有生活物品的杂乱规格。
杂乱无章的武器,从各种长度粗细的长矛长枪,到无数打造年代和材质完全不同的腰刀,以及作为补充的无数砍柴斧头、刀棍、长刀一类的冷兵器简直可以开一个简陋的古代兵器展览。
而除了少量火枪和青铜炮是在系统内兑换的以外,基本都来源于缴获明军的火器更是五花八门。
从永乐年间打造的大号铜炮,再到几十年前与葡萄牙人商船上买来的弗朗机炮,再到明代自己打造的各式火炮……其杂乱程度已经不止是口径,射程的问题了!甚至连制造年代上都大规模出现了以“百年”为单位的跨度!
火枪虽然不像火炮一样能储存沿用那么长的时间,但其种类之五花八门绝对也是让人目瞪口呆。
长的短的,粗的细的,从上面还有精美描绘的曲把式结构到一根后面装着木棍的铁皮管子……
除了武器,着装的铠甲也同样让人牙疼。
从最精锐的3级兵种和部分2级兵种配发的三层内夹铁片的大红棉甲,到大部分2级士兵和1级士兵穿着的普通棉甲。
再到四万多武装民兵的一身棉袄,顶多是外面罩着一件明军的大红胖袄。以及那些虽然都有红色战袄,但个个破旧无比,衣衫褴褛的好似乞丐的降军……一眼看上去,不但没有一点的整齐划一的气势,甚至给人一种难民逃荒的感觉。
在占领莱州后,黄超决定改变这种现状。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在战斗中双方都穿着红色的明军制式战袄的敌我双方很难识别。
即便是在攻城战这种敌我较为分明的战斗中也往往发生了一些误伤的事件。并且对整体补卒的协调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
于是,黄超决心趁着今年冬季还没结束前完成对下属部队的全面换装整训。
……
不过,想法归想法。
要想对这支超过十二万人的庞大部队完成换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不去兑换那些昂贵的铁甲,就是只兑换12万套棉甲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之前占领登州得了不少物资,但基本都已经花费在大军身上的黄超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撑这一切。
于是,在自己计算了一下自己的财力与消耗后,黄超决定将自家的武装力量分化为几个等级。
这就好像当初在觉华岛分为正规军和民兵两种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黄超要细化这十二万的正规军。
在分配装备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全军比较。
十二万人重新被登记造册——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时代识字特别是能认识足够多,能够担任文案工作的人还是极少的。
所以,黄超不得不临时花了一些银子去莱州城和附近的乡县内请了不少账房先生——至于那些书生秀才,多半一听是叛军来请人干活一个个都吓的直接尿遁,纷纷躲的老远。生怕自己这“清白爱国”的读书人与叛匪拉上什么关系。
不过也有一些特例。
占据莱州这些日子,也有零星几个生活困顿或干脆看重了黄超势力庞大的落魄书生前来投靠,想要混个一官半职。
对于这些投靠来的书生,黄超专门摆下宴席,趁着吃饭的功夫考校了一番。
发现这些人虽然大部分在科举做文方面水平一般,但多少还是有些见地的。其中最统一的就是这些书生和那些生怕与叛军拉上关系,将来被株连的读书人对大明的局势的看法是完全不同!
他们都认为大明朝的日子不长了,所以这才趁机投靠过来,以期在科举以外的路子上拼一拼。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这些人是来投靠于自己的。所以黄超到也开出了较好的待遇。
不但每月的饷银发的是大明县官的3倍。更是个个分了一套在莱州城内的房产,接这些人的家属一同集中在莱州居住。
在这几人的带领下,众多雇佣来的账房先生们开始了庞大的登记工作。
在后世有电脑,打印机的情况下录入12万人的信息尚且是一个庞大的,让一县的政府部门手忙脚乱数月的工作量。
在如今就更是如此了!
十二万士兵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住址、家中直系亲属、所属家族,乃至身高体重,面部特征等细节都需要记录在案。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也没有足够的画师,黄超甚至打算在每人的档案里配上一张素描头像。
好在日后辨别时有准确的依据。
虽然条件有些不足,但这些档案的建立依旧使得整个军队系统的情况更加一目了然起来。
黄超先是将登记年龄超过45岁和低于18岁的士兵全部划分到了后勤部门。为此还专门划分出了一个人数将近8000的后勤部队,专门用来做火头军、运输和仓库管理的工作。
除了这些老弱残兵,其他十一万人全部参加了体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超级帝国 最新章节第133章 :建立士兵档案,网址:https://www.555d.org/249_24962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