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养殖场(1/2)
作品:《我1804来自未来》说起着肉类供应,自从孔驰大规模扩军以来就没怎么消停过,现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征召到县城,府城参与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各个府县一下子就涌入了大量的人口。
紧紧长沙一地就有数万人,来的人多了,粮食因为大丰收的关系还不算难事,但是这肉食品的供应嘛就是一大难题了,因为各个工厂开出的工钱都高于本地的生活水平,刚刚解决温饱的人们就想改善一下生活,这肉食一下子就供应紧张了。
而且还造成了一些治安隐患,今天李家的狗没了,明天王家的鸡没了,哎,都是肉闹的。
在这种情况下,午餐肉系列就成了当下解决难题的一大手段,因为加入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肉膨胀的很快,算是小小的解决了一部分吃肉难的问题。
话说自从几个月以前夏军频繁的出击其他挨邻省会的时候,罐头厂因为刚建立不久,不能及时的大量供应军队,而且由于南边的郑家军对这些东西的需求也十分大,竟然影响了孔驰军队的供应,很多士兵吃惯了大量的肉食,而且作战很辛苦,因此向上面反映。
加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了工厂,肉类的供应一下子就紧俏起来。
市面上还出现了肉类大量涨价的危机,政务厅和农业厅商量,一方面加大了对各个地区养殖猪肉的农户们的支持力度,华夏商业银行银行的信贷员走村串巷,与农技站的农技员们一起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其中驻村信贷员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农技员们则为农户解决牲畜的各种疾病,以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这些都有效保障了幼畜的繁殖率和成活率。
但是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在几个少数民族军官的建议下,大量的农村腊肉就被收集起来,许多地方原本就有做腊肉储存的习惯,一时间缓解了肉食品上涨的危机。
至于所谓的罐头食品,肉类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再加上技术的限制,口感较差,本地的士兵和民众都不怎么喜欢这些东西,倒是处在海上的郑家军非常的欢迎,一方面,采用了大量的铁皮制作的罐头防潮防腐,保存简单,时间长,另一方面,大量使用过后的铁皮洗干净投到炉子里稍加炼制就能练成熟铁,打制刀具和农具非常不错。
本来三湘地区的民众们没有罐头的习惯,但架不住这种廉价啊,因此陆陆续续还是有不少人买了回去食用。但是腊肉也成为了一道现今客栈,酒肆的拿手小菜。
大量的肉食需求让原本处于山区的宝庆府获得了大量的商机,许多农民被仕绅或者是当地的政治委员组织起来,大量的培植苜蓿等优良饲料,再加上一些良久作坊的酒糟,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养殖链条,现在,第一批的生猪和本地的山羊被投放到了市场,效果很不错。
十月,宝庆府。
一台由四匹马拉着的收割机正在地里忙活着。这里是平缓的坡地,土质不够肥沃,不适合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因此乡农技站的技术员们开始指导移民们在这里种植苜蓿这种优良牧草。同时在本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够为军队和工厂提供大量鲜皮这种初级原料,这可是一向重要的产业。
何家村位于宝庆府西北五六公里处,目前已经修起了一座养殖场。早在今年年三月,本地就迎来了第一座砖窑厂,一部分无地的农民被地方的政治委员组织到这里,他们一边在此地烧窑建厂,一边在管理人员的安排下种起了苜蓿。
凡是在厂里工作的人,不仅有工资,工作时间上了一定的年限还可以获得股份分红,让这些原本连媳妇都娶不起的贫苦农民一下子就富裕起来,这咋就跟做梦一样呢?因此,这些新农场工人们一个个都热情高涨的,此刻也正都在地里忙活着。
陈栋提着个大包下了马车,来到了这个小村子,现在这个小村子因为肉类的的供应成了一处繁华的聚集地,村头上人来人往的,但大部分是运送饲料和肉类的商人和工人。如今这里的人气是越发高涨了啊,他暗自感叹了句。
然后提着大包离开村头,继续朝前方而去。村头的大树下是一处小饭馆,生意非常兴隆。说起这个小饭馆的主人,陈栋还真认识,当初和他一起从李家村子。这家伙不知道怎的娶了个本地的小**。恰巧这**还算有些身家,如今两人在村头边开了一处小饭馆,主营羊肉面特色小吃。来往的商人、村子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们经常来这里吃饭,他们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很强,往往一碗面才两个铜子,不到一个铜圆的一半,,对于这些加上各类奖金、分红月收入接近十个银元的人来说天天吃根本不是问题,因此他们的收入相当不错。
匆匆路过小饭馆,腹中有些饥饿的陈栋匆匆向城北的自己家走去。如今他已经搬到何家村来住了,他是个游方郎中出身,五月份到宝庆府的军医处学习了一段时间,此时被安排到何家村卫生所当一名农场医生,农场里边大大小小上千号人都是他的管理对象。
至于他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还要说夏军政务厅颁发的政令,凡是通过了军医处考核的医生,并且有志于成为一名光荣的赤脚医生的,除了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1804来自未来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养殖场,网址:https://www.555d.org/235_23526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