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三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2/3)

作品:《丝路龙船

可无论是出于精诚勤勉的人臣之道,还是自幼饱读的圣贤教诲,都让陆秀夫和六部尚书重臣们无法张口,去编造那些虚假的抚慰之辞。

眼见陆秀夫和六部尚书皆沉默不语,心中忧虑更甚之下,柔弱的太后竟是直接晕倒在了御榻上。慌的一众内廷宫女太监们手忙脚乱的一番救治服侍,可刚刚长舒了口胸中郁气清醒过来,太后却仍是不依不饶,低泣着向当朝丞相陆秀夫追问道:“陆相,你是当朝丞相,百官之首。枢密院文相那里的军情必不会瞒你,你告诉本宫,皇上此行到底有多少成算?若是风险过大,陆相可有办法将皇上接回梧州?要知道,昰儿他今年才十四岁啊!”

上佐君王,下抚黎民,这本是天下所有读书入仕的臣子们自幼就立下的宏愿,也可以说是所有朝廷臣子的职责。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可如今,天子以冲龄之年,不惜万乘之躯,不惧兵凶战危,毅然直趋沙场。身为臣属,却只能枯坐后方静待结果,思及此处,面对着爱子心切的太后,尤其是听到太后最后那一句,明显带着哀求之意的哭诉,就连素以冷峻镇定著称的陆秀夫也不禁心中一酸,继而哀痛自责心如刀绞。

大宋国势沉沦至此,其中缘由深远,已非一时一人之罪责可说清楚。唯今之计,也唯有齐心协力,集岭南全部的民力军力,确保河源不失,琼州不失,待到秋深露重天时有变,元军粮尽,大宋或可有一丝转机。

看着满脸哀然,眼含希冀之意盯着自己的太后,想到当今天子自福州南迁时起所展现出的种种高瞻远瞩英明果决,陆秀夫心中忽地没由来的跳出一个念头:“国势危亡之际,我大宋得此神姿天纵之君,屡有逆天转运绝处逢生之机。既然大宋国运未绝,天子身边又有文天祥这样谙熟军略、德隆望重,战功显赫的治世能臣辅佐。前有巨鹿、官渡、赤壁、淝水之战为先,大宋说不定也真能在天子与文天祥的坐镇指挥下,打出一场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传世之战。“

想到此处,从沉痛中摆脱出来后,陆秀夫的心思也慢慢恢复了平静。虽说编不出那些违心的虚言,不过以陆秀夫之能,想个折衷办法转移太后的注意力,却不是什么难事。

恭敬的向太后施礼之后,陆秀夫沉声向太后禀奏道:“太后切匆过于忧虑,臣身处后方虽不知前方军情,然以文相之能,想来定不会使皇上万乘之躯,轻蹈险地。如今战事方起,胜败未明。太后若是忧思过重,伤了凤体,来日皇上凯旋归来,罪责下来,只怕臣等担当不起啊!”

从陆秀夫含糊的语气中,听到了希望,太后没有一丝怀疑之意,也根本不愿意去置疑陆秀夫所描绘的那种臆测中的美好结局。

在近乎自我麻醉的思维中,“安心”下来的太后终于记起了自己的身份,重新恢复了在臣子面前的那种镇静心情和尊贵仪态。

而陆秀夫也借着这个时机,将心中思索了多时的一个念头,当着六部尚书面前,正式在太后面前奏请道:“太后,臣另有一事启奏,尚需请太后定夺。”

看到太后轻轻点头示意,陆秀夫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足以令整个大宋朝堂生出巨变,吸引所有朝臣关注的建议:“太后,依我大宋祖制,天子需年满十六成年之后,方可临朝亲政。皇上如今虽年止十四,然天资聪颖,睿智果决,兼且勇毅宽仁,实为不世出之明君风范。值此国势惟艰,社稷颠沛之际,臣,东府丞相陆秀夫,伏阙请奏:明年四月,皇上年满十五,敢请太后于彼时,功成身退,还政天子!“

六部尚书重臣们被陆秀夫突然抛出的这记惊雷,震的满眼金星心思激荡。天子提前亲政,大宋如今的朝堂局势必然会发生剧变。到那时,力促天子亲政的丞相陆秀夫,到时在朝堂内外的威势自然会更加显赫。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同殿为臣,可无论是出于政见之争,还是权势、名望之争,几个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下意识的就开始在心中寻思起对策来。

可是被臣子当面奏请放下权柄,还政天子的杨太后,却毫无一丝恋栈贪权之意,六部尚书重臣们还没来得及从这记惊雷中缓过神来拿出对策,太后已是带着一丝自豪的微笑,径直开口道:“本宫一个幽居深宫的妇道人家,上不懂朝政,下不解民生。原也就是在昰儿成年之前,勉力支撑。既然昰儿如此出众,又有陆相和朝廷重臣们倾心辅佐,这对大宋江山社稷有利之事,本宫自无不允之理。“

一位对政治近乎一窍不通,没有丝毫权力野心的母亲,就这样,带着一位母亲的自豪和无限关爱,没有半点迟疑,轻松无比的就做出了将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大宋权柄,移交到儿子手中的决定。

而有了天子即将于明年四月正式亲政这件大事的影响,大宋朝廷等于是给所有的官员和军民百姓们传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讯息:那就是大宋朝廷,对于渡过眼前的难关,有着充足的信心。

只不过在大宋丞相陆秀夫的心里很清楚,这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要看少年天子和文天祥,能不能力挽狂澜,率领大宋水师,打出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大胜仗。

换句话说,只有崖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丝路龙船 最新章节二百四十三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网址:https://www.555d.org/197_19748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