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六十三章 山中雨夜(1/2)

作品:《宁风润雨一清尘

雨铃儿对青云山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山上的角角落落都有她的足迹,哪里的野果子最多?哪里是野兔们最喜欢的聚集地?她都是一门清。

若是她一人上山,无论天黑还是下雨下雪都不是问题。

但现在这一帮人,老的老,少的少,还有一个受了伤的,何况马匹上山也只有白天才安全。

所以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带他们一起先去山脚下南面的一处僻静的山洞里休息一晚。

刚走了几步,突然起风了,山中树木极多,这风势吹动着树枝一阵阵疯狂挥舞着,眼看着就要下雨了。

初夏的天气就是这样,这几日持续的高温干热总是要来一场雨水才能冲刷掉。

大家一起加快了步子,但雨还是来的太快,一下子就倾盆而下。

齐公子脱下身上的披风,跑到老妪的身旁,为他撑起一个避风的空间,将她罩在下面。

奈何这风雨交加,雨势凶猛,披风也没有多大作用。

他还是努力弯着腰,用力拉扯着披风,希望能替老妪挡下狂风暴雨,全然不顾自己已经完全湿透了。

在一路泥泞中艰难前行,终于到了山洞。

雨铃儿带着小伙子将马儿牵到山洞的最里面,那里的位置最为宽敞,几匹马放在一起也不显得拥挤。

其他人都坐在山洞口的一处空地处。

齐三已经用火折子生了火,这边雨铃儿又带着几个人去中间那条窄窄的过道里掏出好多树枝木头。

齐公子一行人都很奇怪为何雨铃儿对此处如此熟悉。

他们怎知这山洞的设计,都是齐师弟想的主意。

内外宽敞中间狭小的格局,就是她和齐师弟两人修整出来的。

那放柴火的地方就是他们有时候为了方便烤野味,而预先储藏的。

只是他们不问,雨铃儿自然也不会多说。

洞里有了火光,显得温暖了许多,众人都围聚了过来。

任洞外依然狂风怒号,里面却毫无凄冷之感。

雨铃儿取出干粮,交给齐三让他分给大家。

老妪也安排小伙子把中午晾晒的腊肉条拿了出来,一个人分发了一些。

雨铃儿放下嘴里嚼了嚼,果然是有些劲道,细细咀嚼更觉得味道极好。

美食是最容易勾起人的味蕾,也最容易使人感到幸福的,何况还是家乡的味道。

齐公子他们一行人都吃的很慢,这一口口的咀嚼下去的不仅是腊肉,更是家乡的感情和回忆。

刚才的一阵暴雨实在太大,大家的衣服全都淋湿了。

虽然有火的烘烤和美食的裹腹,但要躺下休息的时候,还是无法穿着一身冰冷的衣物席地而眠的。

雨铃儿倒是习以为常,她往洞里走了几步,找了一处靠墙壁的空石块,就地盘腿而坐,开始调息运气。

依靠身体内力慢慢的上下调整,使气息快速运作,体内血液循环加速,身上的寒意渐渐的消退了下去。

齐三那几个人和小伙子围着火堆,慢慢的睡意渐浓,陆陆续续的倒地睡下了。

齐公子坐在老妪的身边,他把打湿的披风抖开在火边烘烤着,顿时一股水汽便从衣物中蒸发出来。

老妪坐在一旁,眼睛盯着火光,似乎在想着什么。

齐公子偏头看了看她,低声说了句什么,那老妪点了点头,并未见她开口回话。

在火光的映照下,老妪的眸子显得格外明亮,全无一个老年人的混浊。

不知是错觉还是因为看的不真切的原因,从侧面看去,仿佛老妪那一头白发里面有几缕青丝,而且鬓角处似乎有一层薄薄的皮肤泛起,貌似以前雨铃儿在爹爹那里看到的面皮一般。

看来这老妪应该是乔装打扮过的,为的就是要掩人耳目。

内中缘由明天上山后便应该会知晓了吧,也不知爹爹收到信件后会有何安排?

雨铃儿思绪太多,心神一乱,气息也不顺畅了。

于是索性停下练习,任思绪在回忆里漂浮着:

此时洞外的雨声依然很大,她自小便很喜欢听雨声。

所以即便后来到慎王府更名换姓后为“雨铃儿”,她心中也是欢喜的——雨中的铃声!

她想起了在道馆里的雨夜:依偎在桂嫔姆妈的怀里,听她教的古诗“风吹急雨洒高城”;

想起了在太后寝宫的雨夜:守夜时的孤寂和深冷;

想起在慎王府里的雨夜: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听到的急雨击打地面的声音;

但最安宁的还是在青云山上的雨夜:安静、踏实、幸福。

在这里,所有的暴风骤雨都显得无足轻重,于自己毫无关系。

这种实实在在的踏实感,溢满心间的幸福感,指引着她回到这里,这里就是她的家!

在这青云山上的每一天,她觉得生活的都很意义。

她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是独立而存在的,不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宁风润雨一清尘 最新章节第44章 第六十三章 山中雨夜,网址:https://www.555d.org/196_1961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