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大姨妈和口罩的那些事(3/5)
作品:《明月松江照》直到大姨妈离开之后,才恢复正常。
难怪古人都不计划生育。
这怀了孩子就不用来大姨妈,也确实省事。
可是生完孩子,好像要排恶露呀。这也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
还要奶孩子,哎呀妈呀。蔡了了想想就有些绝望。
不过还好蔡了了是皇后,皇上不缺钱。
估计这个体验感应该不必私人产妇医院差吧。
好歹那是皇家接生皇家照料。
首先这里必须申明,蔡了了绝对没有生过孩子。
这些只是都是蔡了了听别人的,也算是作为女人长知识了吧。
大姨妈在古代叫月事、月水、月信、月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妇人月水》:〔释名〕:月经、癸、红铅。时珍曰: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规也。
月事即月经。
《素问·上古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岁更发长,二七而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王冰注:“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
宋王茂《野客丛书·汉再受命之兆》:“当景帝之召程姬也,程姬有所避,而饰唐姬以进。有所避者,颜师古谓月事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姚氏识名》云:子诸侯妃有月事者,以丹注面,令女史见之,不口奏。”
郭沫若《断断集·旋乾转坤论》:“自然,女子也有她的生理上的然限制,除开少女期便不免有月事的纠缠。”
唐代以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导水入城。“白玉渠”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来月经。要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闯红灯”。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19指出这首诗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个是“家何至自洗裙裾?”后妃们或许不怎么干粗活,但是一般的宫女日常在宫中从事各种杂役,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更不奇怪;另一个是“密奏云云,更不谙丹的故事矣。”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事是这样的:
《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释这样:”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以丹注面目,的的为识,令女史见之。无论子还是诸侯的大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各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直接,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这里没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让主管的“女史见之”,那么,由主管人员“密奏”也该是合情合理的。
宫中女性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种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汉代后宫实行的做法。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所以,金戒指也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
还有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再看看这种法: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明确究竟是戴在哪个指头上,估计又会出现无数种法),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不管金的、银的,戴哪个手上,横竖来月经戴戒指“戒”性生活。
哎呀妈呀,这金戒指还有这故事。
这要是让放在现在,怕是要让人多想啊。
尤其是那些带着大钻戒走在街上的女性啊。
到宫女来月经的事,不妨与此相关的“红铅”这种所谓的丹药。
“红铅者,癸水也。”
什么是癸?
《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癸也。”其实,“红铅”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经,而是处女的第一次月经。
“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
“坎离”是《易经》提到的卦相,阴阳水火既济。“首经”阳气最足,从女人**流出来之后保持鲜润,不马上变色,对男人是大补。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为了长生,后期主要“研究”房中术。在道士的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月松江照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大姨妈和口罩的那些事,网址:https://www.555d.org/17_171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