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1/4)

作品:《三国

每个士兵俱背驮着大量投掷火炬;满宠也带五千强兵,奉命从东岸去攻。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领人马悄悄进发,分两路逼近水寨。

夜深人静,月白如洗,埠头边与湖面上波纹不起,四下里只偶尔听得到几声鸿鸣。猛然间犹如波涛冲天、万雷劈云一般,水寨周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是夜袭”

“魏军渡过湖来了”

吴军营中顿时骚乱四起,乱成一团。不出魏帝所料,吴军威武的阵势,确实是徒有其表。就在吴军士兵摸黑寻找武器船具时,魏军的火炬已如雨点一般投掷过来。只见一艘又一艘战船接连火起,转瞬之间,水面上的数百艘大小战船腾起了熊熊火焰,随着狂风化为灰烬。

自赤壁之战以来,对密集战船编队实施火攻,一直是吴军克敌制胜的杀手锏,不料此番吴魏对峙,吴国水师竟然首战便被魏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夜之间,武器、兵粮、船舶、兵力的损失难以估算。统领这支吴军的大将为诸葛瑾,他最后只能带着残存的败兵逃到沔口,向后阵友军求救。魏军将首战奇袭大胜视为吉兆,士气大振,摩拳擦掌地只等与吴军再战。

与蜀国的孔明、魏国的司马懿相比,吴国的足智多谋之士,当首推陆逊。

陆逊此时乃吴国的统军总帅,其中军大营一直驻扎在荆州,接到诸葛瑾在巢湖被打败的战报后,他感到事态严重,暗自思忖:“大事不好”遂立即改变初时的作战计划,重新调整布阵。

魏军的反击比他预想的更为迅速,其强大的反击力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魏国虽然连年在渭水消耗大量人力、物资,没想到仍然具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对于魏国深不可测的国力,陆逊不禁为之愕然。

“首战遭受如此败绩,固然是诸葛瑾失责,但更反映出吴国上下对魏军的战力估计严重不足。”

陆逊经过深思熟虑,对吴帝呈上奏表,提出一项秘密作战计划,拟让正在围攻新城的吴军迂回到魏帝中军背后,以大包围圈将其围困起来。

陆逊与诸葛瑾原本都以为,只要围住新城,便可吸引魏军主力全力以赴去救新城之急。这种错误的战略预估导致了巢湖的大败,也逼得陆逊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

然而不知何故,陆逊第二阶段的秘密作战计划,竟然被泄露给了魏军方面。

却说诸葛瑾从沔口营地派人给陆逊送来一封信函,诉说自己兵疲马惫的窘况之余,也陈述了对今后作战的建议:“现今此地营中士气不振,而魏军却日渐气盛,不容小觑。更何况士气低迷更易导致泄露军机,目前状况实在令人不堪忧虑。窃以为现在不如暂且撤兵回国,待重整阵容之后,再伺机北上。不知意下如何”

陆逊阅毕来函,对信使说道:“请转告诸葛瑾,不必过度劳心,几日之后,我自有计策。”

诸葛瑾听了信使转达的寥寥数语,自然仍然无法安心。他又向信使问道:“陆都督的阵营中军纪如何是否正在准备进攻”

“恕小人直言,都督营中军纪极为涣散,将士皆怠惰松懈,并无任何临战准备。”

“什么既不主动进攻,又不注重防守,他究竟是何打算”

生性耿直的诸葛瑾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不安,决定亲自去见陆逊问个究竟。

一到陆逊大营,果然看到士兵都在营外耕地种豆,陆逊本人则在辕门与几个大将下围棋。

诸葛瑾禁不住惊愕地嗟叹道:“好一派太平世界的景象啊”

晚宴之后,诸葛瑾待到帐内只剩自己与陆逊二人时,恳切地将敌我双方态势详加比较,然后迫不及待地追问陆逊,究竟打算如何应对目前战局。

“足下所言甚是。”陆逊爽快地表示认同他的见解,随即又说道,“我也认为以暂且退兵为宜,但退兵应力求万无一失。如果退得过急,魏军难免会大举追击,进而趁此机会一举吞并吴楚。说来遗憾,我本想主动进击,包围活捉魏帝,但如今此秘策已被敌人得知,自然无法再实施了。”说到后来,陆逊不禁透出无限惋惜之意。

原来无论是陆逊下围棋消磨时光,还是让士兵耕地种豆,都是为了瞒过敌人故意做出的姿态。未过几天,就在魏军观察到陆逊营中此种散漫状态,以为吴军要在此地常驻到明年时,某天夜里,陆逊的中军大本营与诸葛瑾的水陆大军,便如长江里奔腾而下的急流一般,突然收兵返回吴国去了。

魏帝事后得知吴军已经全部撤走,不禁咋舌赞叹:“陆逊真堪称吴国的孙武。”

魏国随后拟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准备增派新锐人马,趁吴军处于颓势之时,将孙权的吴国彻底摧毁。

对于陆逊的神速撤退,魏帝就像眼看着网中鸟脱逃飞走一般感到遗憾,但也不能不对这位对手敏捷的退兵良策深表叹服。

七十六七盏灯

吴国此次与魏国交战,出师神速,退兵敏捷。撤退并非因为无力与魏军对峙,而是基于吴国的国策。

说来,吴国原本并不想主动挑起战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 最新章节第185节,网址:https://www.555d.org/164_16464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