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渤海发檄文,孟德访好友(2/3)
作品:《三国之伪人》我起义兵多日却无谋军之士,如若有此人加入汉室兴也!
“在下典军校尉曹孟德,早闻先生之名,今日一见不胜荣幸!”
曹操起家兵响应袁绍讨董之事,不料今日竟能碰上如此大才,天不薄孟德啊!
“原来是大长秋之后,文若见过曹校尉,不知校尉意欲何往?”
荀彧心中已经有了计较,青冀二州相近,曹校尉应该已经接到袁绍的讨贼檄文,估计是与之碰面商议大事。
“孟德欲往涿郡去拜会好友仲瑞,共商匡汉之事!”
曹操此时心中的热血还未冷却,他要做的便是治世之能臣,卢朴与孟德志同道合,有讨董事宜自然要共同商议一番。
“匡汉?曹校尉可有良策乎?”
荀彧离开渤海数日,心中虽然迷茫,但已经选定相辅之人。一则当朝驸马卢朴,二则便是这典军校尉曹孟德。如今一见自然要其心声。
“孟德虽然才疏学浅,但自幼便与仲瑞立志要匡朝宁国,如今在家地谯县招募了数千兵丁,愿入关内迎帝还朝。”
曹孟德说话间唾沫飞溅,脸上神采奕奕难以掩饰激动之情,兴汉在他心中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是他前进的动力。
“天下口慈仁义之辈多如牛毛,曹校尉可是其中一员否?”
荀彧自然能看出曹孟德出自于真心实意,但人之一生长久,今日兴汉可一生否?
“孟德虽不是什么世家贤明,但向汉之心永世不变!”
曹操口中信誓旦旦,他哪里能料到日后的风云变幻,不过现在他仍有一颗纯纯的赤子之心。
“校尉以为文若如何?”
择主这种事向来需要缘分,你曹操有汉心,那文若自然尊汝为上,至于卢朴已经不重要。
“文若乃当世奇才,曹操求之不得!”
“哈!那荀文若便陪你曹孟德走一遭,莫要忘了今日誓言,一生日久,文若可一直看着你曹孟德!”
“文若者,吾之子房也!今生愿与君共匡刘汉。”
天下之人行天下之事,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缘分这种东西十分奇妙,是你的谁也夺不走,不是你的强求也无力,汝南袁绍也罢,涿郡卢朴也罢,终究无缘于王佐之士。
………………
涿郡涿县,太守卢朴今日亲迎于城门,昨日晚间传来消息曹操一行已至范阳,今日便可到达涿县。二人是幼年相交的挚友,情谊如铁石一般坚不可破,涿郡的屯兵之法也是二人书信讨论的结果,现好友到了自己的治下,当然要把涿郡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曹老铁,一年没见卢朴着实有些想你。
三五马行,卢朴远远便看见大笑的曹孟德,这家伙果然像书信中所说的一样让卢朴大吃一惊。
“孟德!”
“仲瑞!”
二人欢喜的犹如孩子,击掌相拥开怀大笑,相交六载,无论是周晖衙前,还是王村寡妇门后,其中情义只字片语难以表达。张辽没见过卢朴如此失态,夏侯惇也没有见过曹孟德这般开怀。
“孟德,你真留了一脸大胡啊!这是多难看啊!太丢人了!以后出门别说卢仲瑞认识你!”
“唉!仲瑞浅薄了不是!美髯乃是男儿气概,古往今来哪个美女不喜欢绝世英豪啊!”
“曹操,咱们还是要点脸吧!不及而立,别留这么长的胡须,你也不怕嫂夫人扎的慌!”
“仲瑞,退步了啊!看来长公主已经把你约束住了,风流才子只怕是个虚号喽!”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句谈及国家大事,诉说的也是久久思念之情,正如卢朴所说难道伯牙和子期一天就只谈论音乐吗?只不过是世人的关注重点不在此罢了!
“仲瑞!来,我为你引荐!这都是自家兄弟,夏侯惇,字元让!曹仁,字子孝!这位可是大才!说起来还得感谢仲瑞,要不是我路过冀州也不会遇见文若先生,这可是王佐之士啊!”
“文若(元让,子孝)见过卢太守!”
三人下马纳拜,卢朴之名三人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倒也没有相传中那么神武,更多是平易近人。
“三位先生快快请起,仲瑞可受不起先生之拜,既然大家都是孟德的兄弟,那就请入府吧!”
真是货比三家啊!且不说鼎鼎大名的荀文若,就算是曹家的家将也是常人难以企及,曹老铁能成事绝非偶然。
“仲瑞,幽州天气也太冷了!孟德还是早早入府拜长公主和卢尚书吧!火炭可要添置旺啊!”
“那是当然!你曹操可不比别人,这般刁钻卢仲瑞可不敢怠慢!”
“客气!客气!”
二人勾肩搭背同步入城,当书面人物真正走入生活时卢朴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其中一员,君子之交不在日长,当初三人行,到现在仍保持本心的又有谁呢?
卢府高门,曹操拜过刘淑与卢植后才与卢朴共赴厅堂,手下之人已经早早预备吃食与美酒。曹操倒也不客气直接开动。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伪人 最新章节第二十八章 渤海发檄文,孟德访好友,网址:https://www.555d.org/163_1634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