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机四伏(1/2)
作品:《三国之雇佣军》第一百八十五章危机四伏
张昭一面派人私下向鲁肃传讯,希望鲁肃能看在孙策的面子上,尽可能地牵制严正东向,并为自己提供相关的消息。
同时,张昭向秣陵周瑜派出密使,知会周瑜,如果曹操南下,可与之洽谈,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希望周瑜看在孙策的份上,联曹操抗严正。
在张昭心里,严正终究不如曹操。
宁投强者奴,不为弱者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时代的儒生十有八九,就是这么想的。
这也许就是张昭最大的弱点。
孙权也正因为张昭的这个弱点,而疏远张昭。
其实孙权的个性与孙策截然不同。
孙策以情服友,孙权以利交友,这一点倒是与严正有些想象。
孙策自小一直喜欢孙权,因为孙权有异相,一是紫髯、碧眼;一是上长下短。
紫髯,证明他血旺。
至于上长下短,是躯体长,而两腿短。
站起来,矮;坐下去,高。
只有不需要站着侍候人,而坐着别人侍候的贵人才是如此。
就象刘备两手垂膝,也可说是“长上短下”。
孙权一向最受孙策喜欢,打仗时带在身边。
孙策打下了江东各郡不久,就任命孙权当阳羡县的县长。
那时候,孙权只有十五岁而已。
孙策又示意吴郡太守朱治,举孙权为孝廉,又叫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为茂才。
孙策为什么如此地喜欢孙权呢?
第一是,孙策的天性就是信自己人,所有的郡太守都是自己人,要不姓孙,要不就是至友。
当然有一人除外,那就是之前被孙策任命为庐江太守的李述,但李述才干不错,同时孙策也考虑到制衡严正,方才破了例。
第二是,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
孙策有时候和孙权谈谈谋略,孙权的看法每每颇为中肯,叫孙策自叹不如,孙权另有一个长处,很像孙策与父亲孙坚。
那就是——好侠,养士。
能好侠,就会义声远播;能养士,就有士肯出死力。
孙权在孙策死后,迅速平稳江东政局,不可谓不贤能。
虽然有周瑜、张昭等老臣制肘,但孙权如此年纪就能在短短时日坐稳人主之位,实力可见一斑。
如果不是从庐江严正处传来的威胁和骚扰,孙权与周瑜之间不存在不可调解的矛盾,双方各退一步相互妥协只是时间问题,江东政治也许自此就能从内转向外。
但正因为有了严正,如今的江东才如此一分为三。
不但张昭这么想,孙权也这么想。
连吴夫人也是这么想的——要想振兴江东,必除严正。
但想归想,如今想要除严正,恐怕就算孙权、周瑜合兵一处,恐怕也是不易。
无端惹来严正的报复,自然是得不偿失。
所以,这一天,吴夫人正在向孙权面授机宜。
“权儿,按之前约定,你即日置办嫁妆等物,向庐江派出送亲使,以免夜长梦多。”
“母亲,孩儿以为……。”
“有话就说,休要吞吞吐吐!”
“五妹就这么嫁给那严正,万一日后孩儿与严正打起来,岂不……?”
吴夫人眼中精光一闪,道:“你爱护妹妹之心,老身能体会,也很欣慰。不过,你如今继承你哥哥之位,岂能如此优柔寡断?要知道,为了孙家的基业,莫说是你妹妹,就算是老身,就算是你,也一样可以舍得!”
孙权闻言神色一黯,道:“孩儿谨遵母训!”
吴夫人听了脸色稍霁,略一低声道:“你可让送亲使传信,让严正亲自到泾县迎亲,然后如此……。”
吴夫人一席话说完,孙权脸色大惊,道:“那岂不是五妹也有危险?此事万万不可!”
“混帐!”吴夫人愠怒地喝斥道,“唯有此计,方能除去那祸患,为孙家计,不得不如此!”
“……是!”孙权无奈地应道。
……。
这时北方的曹操偷袭乌巢,击溃袁绍大军,袁绍麾下张郃、高览临阵投降曹操,可怜袁绍仅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此战,曹操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
建安六年四月,曹操渡河准备攻击仓亭。
这天,曹军中军帐内。
从帐内传出一声怒喝,“竖子欺人太甚!”
紧接着有案板推翻的闷声和物品的破碎声传出。
“曹公息怒,为此事动怒伤身不值得。区区庐江一郡,不值得为之伤神。曹公可书信许都,让文若撰文斥责严正便是。”边上郭嘉出言劝慰道。
听郭嘉一说,曹操吸了口气,点头道:“奉孝说得是,孤只是气愤小子跋扈,小小一个郡太守,也敢责问于孤!”
如果说曹操手下文官云集,而要选出最得曹操信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雇佣军 最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机四伏,网址:https://www.555d.org/100_100645/186.html